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呈現建議(六)—— 六大作品類型的呈現建議《下》

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呈現建議(六)—— 六大作品類型的呈現建議《下》

2022-02-22

(四)實作作品

 

  新課綱上路後,高中同學在課程中產出的作品,除了有一般常見的書面報告外,也有實作的作品。在111年學度的大學入學申請,有44%的系組將實作作品納入學習歷程檔案的參採項目。實作作品又可以分成幾種不同的呈現形式,包括影音檔、網站、美術作品、詩詞文章及劇本等文學創作、機器人與程式設計作品等。每一種類型依據呈現的樣貌不同,也各自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呈現建議。

 

1.   影音檔

  學生如果想要把影音作品當作課程學習成果,可以上傳mp3、mp4檔,也可以將檔案連結附在文件中上傳。無論是哪一種方式,如果只放上影音檔本身,缺乏課程簡介、製作動機、製作過程、心得反思,會讓審查教授無法瞭解作品與課程的關聯,以及學生的學習收穫。

  由於音檔沒有畫面、影片可能沒辦法凸顯重點,審議討論建議同學想上傳影音作品時,可以另外用文件或簡報提供檔案連結,並補上作品的課程背景、製作動機、過程遇到的困難解方、最後的心得收穫等文字說明(如下方舉例,圖 1~圖 3)。影片檔如果片長較長,也可以將內容截圖輔以文字說明,幫助審查教授快速瞭解影片內容。如果想要直接上傳mp4檔,也建議在影片中保留幾秒鐘的畫面,補充脈絡性和製作過程的說明,並附上完成影片的心得反思。

 

圖 1,「台灣文化影片」作品

 

圖 2,「台灣文化影片」作品

 

圖 3,「台灣文化影片」作品

2.   創作類作品

  創作類的作品包含文學創作(詩、散文、劇本等)、美術創作(素描、炭畫等)、手機架、機器人等。與影音檔相同,有不少同學在檔案裡只放了作品本身,稍嫌單薄。創作類作品重要的是透過創作理念的說明,展現個人的創意和想法;如果是老師指定的作業,可以說明是配合什麼課程單元而創作。舉例來說,有歷史老師配合高一東亞史的內容,請同學們蒐集資料,瞭解該時期的人面對大事件的反應,撰寫成故事。同學在作品中除了說明作業要求,也提到因對上海租界區有興趣,而選擇以1920年代五四時期的上海為寫作背景。而在最後上傳的檔案中,同學除了放上成果作品外,也有在作品前附上作業要求及創作背景的說明。

 

圖 4,「非虛構寫作」作品

圖 5,「非虛構寫作」作品

 

此外,在製作作品的過程中,如果個人應用工具的能力有所提升,或是遇到問題,也可以在心得收穫裡面描述。

例如,有同學上了機器人實作後,在心得中寫出新學習到的「圖形化程式編寫」能力,並比較與以前學過的C語言的差別。

圖 6,「機器人」作品

 

3.   網站

  網站有可以將文字、圖片、影片、簡報等不同類型檔案都放在同一個媒介上的功能,有些學生會將專題或是整學期的課程,以網站的形式呈現。由於課程學習成果在上傳平台的檔案限制,學生通常會另以文件檔提供網站連結,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成果中只包含一個連結,可能過於簡單、沒有重點,也無法確定是不是所有的審查教授都會點進去看。

  建議在上傳的檔案中,不能只是貼上網站連結,仍需要符合完整作品的架構,花一些篇幅描述課程脈絡、作業或專題的製作過程以及心得反思。如果是統整一學期課程的網頁,分頁較多會讓教授不知道應點選哪些內容觀看。建議同學可以在上傳的檔案裡面,附上網站指引地圖,讓審查教授知道可以優先點閱的內容,或是將想重點呈現的內容截圖說明。

 

圖 7,「英文遊戲網站」作品

 

  實作作品種類相當豐富,可以看出學生在文件及簡報檔之外,運用的多元媒介能力,有機會讓習慣書面報告的教授第一眼印象深刻。不過要注意的是,在上傳的檔案中,除了放作品本身,也不要忘了說明課程背景、製作動機。在使用這些多元媒介時,如果有經歷反覆的試誤與修改經驗,也都是非常好的過程紀錄。

 

 

(五)專題報告(含小論文)

 

  專題報告是針對特定主題進行探究的作品,與其他作品類型相比,學生在專題報告主題的選擇上,通常有較高的自主性。而專題報告作品大致上可以分為三類:查找資料類的作品、探究報告、及小論文,以下將詳細說明各子類型在呈現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查找資料類

  查找資料類的作品,單純根據選定的主題搜尋文獻資料,並進行整理分析,主題有可能是老師指定的範圍,例如有英文老師結合課本主題,請同學找一位與馬拉拉一樣在國際上為人權發聲的人物進行介紹(圖 8);也可能是同學自主發想,例如有同學從公民課本中「女性拋棄繼承的比例較男性高」的Q&A延伸,查找跟國際女權運動的相關資料(圖 9)

  查找資料類的作品當中,同學們較常缺少課程背景或是個人動機的敘述,以及心得反思,看不出同學們為什麼要製作這一份報告,也看不出查找資料後的心得收穫。建議同學們可以參考前面兩個例子,在作品的最前面說明作品脈絡。如果是自主發想的主題,不僅能呈現作品的脈絡,還可以凸顯個人的獨特性。

 

圖 8,「國際人權」作品

 

圖 9,「女權」作品

 

  另外,部份學生會將口頭報告的簡報直接上傳,投影片只包含簡短的標題與圖片,在沒有搭配口頭報告的情況下,可能會不清楚概念之間的關聯與放置的邏輯。建議如果有完整文件檔可以用附件或連結的方式附上,或是將簡報截圖,另附說明。

圖 10,「國際人權」作品

 

  而在撰寫心得時,也建議可以針對找資料的主題多加著墨,例如有同學在以「政治場域中女性面臨之困境」為主題的查找資料類作品中,寫到過去學者所提出「有九成因保障名額而當選的女性能力不亞於甚至優於他們排擠掉的男性」的研究發現非常顛覆他的想像,並反思在思考社會議題時應以更嚴謹的實證資料為基礎。

   最後,也提醒同學們務必在作品裡附上參考資料的來源,以增加作品的真實性,讓審查教授可以瞭解哪些內容來自既有資料,哪些內容是學生自己提出的。

 

2.   探究報告

  探究報告相較於查找資料型的作品,具備更嚴謹的研究架構,包含探究動機、研究方法,資料收集結果與分析說明、資料來源。探究主題的訂定,學生通常有較高的自主性,有些是從個人關注的事物出發,有些則是從課堂的概念延伸。

  探究報告的架構相對較為完整,大部份有呈現出摘要、正文及心得反思,也會敘明選擇探究主題的動機。不過,只有少數的同學有說明作品與課程的關聯性。審議討論的結果建議,同學們在上傳時,可以在作品摘要或是作品開頭補充課程簡介,讓審查教授瞭解同學們在課程中所學習到的研究方法或工具,以及如何將它們應用在報告中。例如:有同學在人工智慧課程中學習到了不同的演算法程式技巧,並將它們應用到期末報告,比較不同演算法模型在預測紅酒品質上的準確率。也有同學在公民探究與實作課程中學習到了觀察法、訪談法及問卷法三種不同的研究方法,最後依照主題選擇以問卷法完成探究。

 

圖 11,「紅酒分析」作品

 

圖 12,「線上學習方法」作品

 

3.   小論文

  另外,還有一些學生會產出符合中學生網站小論文格式的作品。小論文在架構及版面編排上都有詳細的規定,像是架構應包含「封面頁」及「前言、文獻探討、研究方法、研究分析與結果、研究結論與建議、參考文獻」六大段落。

  小論文非常注重資料的蒐集與內容的分析,因此可以看出同學在邏輯分析及批判思考的能力。不過要注意的是,把小論文當作課程學習成果時,如果只上傳小論文本身,會看不出同學在撰寫時的心路歷程、個人反思,也無法瞭解與課堂學習內容的關聯,稍嫌可惜。建議同學們在上傳檔案中,除了放上完整的小論文,也要在開頭或結尾加上一、兩頁的篇幅,交代課程內容以及心得反思。其中,心得反思可以多記錄製作過程的細節,例如在擬定題目、查找資料、進行實驗、蒐集資料、結論分析等不同階段遇到的困難;也可以多描述自己針對主題所產生的想法,或是製作完小論文對個人的改變。

  可以像下面這一份探討牛奶多寡對優格濃稠度影響的作品,利用表格說明選題的動機、以自製工具改善測量不易的過程,以及實驗完成後的反思。

 

圖 13,「優格濃稠度」作品

 

  也可以透過另外製作簡報的方式,詳細舉例說明如何解決撰寫小論文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到了什麼能力、得到的啟發,並將歷次版本的主要修改內容整理,作為附件放在最後面,檔案頁數較多的話可以製作目錄,以利閱讀。

 

圖 14,「雄中附近蛤蜊街成因」作品

圖 15,「雄中附近蛤蜊街成因」作品

  

圖 16,「雄中附近蛤蜊街成因」作品

  

圖 17,「雄中附近蛤蜊街成因」作品

 

圖 18,「雄中附近蛤蜊街成因」作品

 

  無論是資料查找、探究報告、或小論文等專題報告類型的作品,都有機會讓審查教授看出同學針對特定主題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如果能更進一步提出個人的觀點,也能展現出自己的獨特性。由於這一類作品同學們幾乎都需要以既有文獻資料為基礎,確實附上資料來源相當重要。此外,除了放上成果本身,詳加說明作品與課程的關連性、製作作品的心路歷程以及自己學習的心得收穫,也會讓作品更為完整。

(六)綜整式學習紀錄

 

  綜整式學習紀錄是將整學期「多主題、多單元」的作品,包裹在同一份檔案中上傳,且可能包含前述兩種以上的作品類型(學習單、課程活動成果、實驗紀錄、實作作品和專題研究)。舉例來說:有學生將自然探究與實作的單元筆記、學習單及延伸製作的議題報告綜整起來;也有學生將英文科的小說閱讀心得、英文寫作練習、海外明信片寫作活動及議題報告放在同一份檔案中上傳。

 

  綜整式學習紀錄,比較常出現的問題是缺乏不同的單元之間的關聯性,或是挑選這些單元的理由。建議可以在摘要和作品說明中講解整份作品的主軸,透過一個完整的敘事將各個單元串起來,以呈現個人完整的學習和成長過程。如下面舉例的糖文化這份作品來說,內容包含學習單、實地訪查、地圖分析等,但從摘要就可以看到主題都是環繞著認識「糖業」,比較能讓審查教授理解單元間的關聯性。

 

圖 19,「糖文化」作品

 

  除了摘要與作品說明,也建議在作品開頭加上目錄,輔助審查教授理解整份作品的編排與思考邏輯。不過,目錄的標題須讓人能夠理解主題內容,像是標題「蘋果腫摸惹」可以加入副標「蘋果腫摸惹:不同環境的氧化程度」。

 

  此外,綜整式學習紀錄作品也經常缺乏統整的心得。許多同學雖然在每一個部分可能都有寫下完成該作業或活動的心得,但最終卻缺乏一個總的心得反思來統整這門課的收穫與成長。若是篇幅較長的綜整性作品,建議將心得反思放在作品的開頭,配合摘要與作品說明,點出經過一學期所學到的學科知識或素養能力,以及這份作品中有那些亮點,也可以說明每一階段的學習如何使自己逐漸進步,讓審查教授在瀏覽時時能特別留意。

 

  像是下面這份公民科的綜整作品,透過總心得反思回應各單元所學的知識內容,並能夠將經濟學與生活、時事,以及社會不同面向的議題進行連結,同時也說明自己如何進行延伸的學習活動。如此便能清楚的看出,修完一學期的課程後,學生具體的收穫與成長。

 

圖 20,「公民科綜整」作品

圖 21,「公民科綜整」作品

 

  最後要提醒,雖然課程會分成不同的主題或單元,卻不一定要全部放入作品中,也不一定得按照課程順序呈現,建議學生可以在重新組織、內化後,選擇有特色或對自己較具啟發性的單元深入呈現。如果單元間沒有關聯,也要在首頁分別說明不同作品想呈現的重點,以及在編排上明確區隔不同單元的作品。

 

【延伸閱讀: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呈現建議(七)—— 課程學習成果常見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