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故事集 EP2|從探究發現問題 從實作找出答案

高中故事集 EP2|從探究發現問題 從實作找出答案

2020-06-26

  根據108課綱的規定,「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將列為高中的必修4學分,可為跨科別的老師共同授課。自然科學領域的領綱召集人陳竹亭教授表示,探究與實作就是「研究法」的初階學習,是一個問題或議題導向式學習(problem-based or issue-based learning),是以學生為主體,且主動地學習。學生們有機會養成探究的精神,學習如何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最後是表達與分享。在高中學校試行課程以來,已經看到一些變化,湖水綠高中(化名)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在湖水綠高中的實驗教室裡,正在進行「咖啡加牛奶」的實驗,讓同學發揮探究的精神,觀察咖啡在加入牛奶,以及其它變因後,在溫度上產生哪些變化。學生已經進行了三週的實驗,一方面被老師規定要加入不同變因、記錄結果,有些同學雖然顯得有些無聊與不耐;但另一方面也有同學在實驗過程中,發想出不同的變因,並從中發現意想不到的結果。這就是108課綱下實作導向的課堂實景。湖水綠高中的自然科老師認為,實作課程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在過去很多時候都只要聽老師在台上講課,學生也只想要知道標準答案,對於知識養成的「歷程」沒有概念,經常還是帶著既定且主觀的想法或成見,並沒有透過科學驗證的方法找出答案。但在探究與實作課程中卻可能翻轉學生的學習模式,並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整體來說,湖水綠高中的自然老師肯定108課綱帶來的改變,期待學生能在探究與實作的過程中活用知識,在研究步驟自己找出答案。

 

  然而,湖水綠高中的老師也提起了一些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疑問。他表示第一個問題是,大多數的高中都在高一或高二開設「自然探究與實作」課程,到了高三才會上到「加深加廣選修」。換言之,在高三申請校系的學習歷程檔案的課程記錄中,將可能沒有包含到下學期的加深加廣選修記錄,也不會有相應的課程成果。如此一來,老師擔心的問題是,沒有修習到加深加廣選修課程的學生,是否將可能不符合大學部分科系的要求?學生是否也因此沒有銜接到大學的專業進階課程?

 

  另外第二個延伸的問題是,目前在自然探究與實作的課程的安排上,有一部分的學校在高一開課,另一部分則是到了高二才開。在不同時間開課,也可能因為同學在不同的學習能力階段,進而影響到課程學習成果的呈現。在這樣的差異下,大學教授能否意識到不同學生實際上是在不同的年級上到這些課程?又要怎麼調整評分的差異?同時大學教授在自然探究與實作的課程學習成果中,到底期待看到什麼樣的成果?

 

  探究沒有終點,實作沒有標準答案。108課綱新增的探究與實作課,改變了老師的上課方式,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不同學校的課程設計也有所差異,進而影響著課程學習成果的呈現。在改變路上,需要大家一同思考與討論學習歷程檔案中的課程學習成果該如何呈現、如何審查。歡迎一起作伙來報名討論!

 

 

參考閱讀:陳竹亭(2020)探究與實作(1): Why, What, & How〉, 網址:https://ppt.cc/f16n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