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故事集 EP1 |訪談耆老做繪本 激發動機與能力

高中故事集 EP1 |訪談耆老做繪本 激發動機與能力

2020-06-22

  學習歷程檔案到底該怎麼準備?未來大學的審查重點又是什麼?四月時,我們拜訪雨港高中(化名)的校長,和他請教了上面這些問題,校長相當熱情,主動和我們分享了一個他在教學現場遇到的真實故事:在雨港高中裡,一堂校訂必修的課程上,校方會安排同學們訪問學校周邊社區的耆老,聆聽並記錄長輩精彩的生命故事,同時進行地方文史的探查,最終以繪本的方式呈現他們所記錄社區蘊藏的一個個重要生命故事。

 

  雨港高中有一位新生,每天得從很遠的地方通勤來上課。由於那位同學從外地來,對於校園周邊的社區沒有任何連結與認同。但隨著這堂課進行到最後,那位同學到社區發表時,底下的社區老人們聽了自己從小到大在這漁村的種種經歷,竟然能被下一代的孩子們所珍視與述說著,一位長輩便直接在台下感動地哭了。等到那名孩子在台上報告完後,社區長輩們所給予的熱烈掌聲,讓他感受到鼓勵與大力稱讚。這位學生從這堂課程中的經驗,便是傳統課程無法帶給他的啟發,他和社區成功地建立出一個跨世代的珍貴連結,同時也意識到自己可以透過努力與行動,對這個社區帶來實際且正面的影響和改變。而這樣的學習態度與特質的培養,很可能會跟著他一輩子。

 

  雨港高中並非傳統的升學學校,因此在一般的學科知識課程中,過去同學的學習動機與意願相對不高。但在108課綱下強調實作的課程中,校長觀察到同學們開始有比較多的動機,去和社會的人事物互動,並從中培養應用知識的特質與能力。這些新課程的學習成果對於中後段的學生來說,他不需要老師去督促,他們自己就會很認真、很有熱情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有些老師才發現學生培養出學習的責任感,以及自主學習的動機可以這麼強烈。有了這些動機,學生們會對知識產生更多興趣與主動性,在課堂上展現更多積極的學習表現。

 

  不過,大學會重視這樣的成果與課程帶給學生的改變嗎?這些課程帶給學生的影響、以及培養學生的特質,很難從傳統聯考式的紙筆測驗中所展現出來。因此,談到「學習歷程檔案」,雨港高中的校長認為,由於高中階段很難讓每一位高中生都培養出「大學特定科系」所要求的能力與理論知識,因此他希望學習歷程檔案主要記錄的是,同學們參加過哪些學習活動、並在活動後交出成果。這些活動的用意是讓同學在高中階段能多方面探索與培養能力,而不全然只是對應科系需求、限縮他們對自己的想像。換言之,雨港高中的校長認為學習歷程檔案要著重的應該是同學的「跨領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是比拚「單一領域知識量的多寡」:

 

「我從來就不覺得,一定要特定學群的特定作品。如果用能力去看一個作品的話,那它可以跨很多不同領域的大學科系。好的作品表示這個小孩子,他有創作的能力,或者是有一個去釐清一件事情、以及抓到重點的能力。如果只看『知識』,學生的作品就沒辦法對應到十八個學群。」

  雨港高中的校長認為,如果一個同學能夠藉由小組合作、來製作一本記錄地方文史的繪本,這代表的是:同學們擁有合作的能力、有閱讀文獻的能力、有做企畫的能力、也有與人互動的能力,這些基本能力反映的是一個學生的「學習特質」。既然學習歷程檔案希望呈現出同學在紙筆測驗以外的能力,大學端也更應該看重同學們平時在非對應學科時所展現出的學習特質,並從中去發現每個科系所想要與挖掘的人才。如此看待學生的多元發展,一方面高中生才不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太過焦慮,另一方面也才還給高中生在在高中階段時,更多自我探索與嘗試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