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高雄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19 高雄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19高雄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 第1桌(老師) | |
| 問題 | 解方 | 
| 學生端-學生自主性 製作過程 
 學生反而希望老師規定好全部的步驟。 
 | 學生端-學生自主性 
 
 | 
| 學生端-學生能力不足 
 | 學生端-學生能力不足 
 | 
| 高中端-科目限制 
 | |
| 學生端-學習歷程檔案呈現 
 | 學生端-學習歷程檔案呈現 
 | 
| 大學端-審查標準 
 | 大學端-審查標準 
 | 
| 第2桌(老師) | |
| 問題 | 解方 | 
| 高中端學生端 【認證問題】老師介入學習歷程檔案的程度應該如何,退件請學生修正的方式如何? (認證制度實際上操作困難,需要透過非正式的管道徵詢學生要不要反覆修改。雖然不會以作品的內容作為認證標準,但是還是會提供學生建議,如果任課老師負責很多班就會需要很多心力&時間) | 學生端高中端 【認證問題】 
 | 
| 高中端學生端 【學生自主性低落/製作學習歷程檔案負擔繁重】老師不能透過成績強制上傳,但學生自主性低落;高中跨領域合作少導致全科都融合學習歷程,學生負擔大 | 高中端學生端 【學生自主性低落/製作學習歷程檔案負擔繁重】 
 > 學生定向問題/改變興趣,分數牽著走 > 引導學生呈現一般性的素養能力(ex:英文、國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 讓學生探索興趣,不過度介入。 > 各科整合,可以於學期初共備課程 | 
| 系統端 【帳號密碼】 每學期的學習歷程檔案系統都要不斷改密碼,學生可能忘記帳密、老師覺得麻煩。 | 系統端 【帳號密碼】 (其中一項系統)不改照樣可以用,學生忘記就找註冊組或是客服系統,每學期都會開會反映系統問題 (另外一套系統)一定要改帳號密碼才能使用,學校行政端也無法解決忘記帳號密碼的問題 > 直接反映給系統端 | 
| 高中端【時程問題】 學期後兩周上傳時程遇到補考補修、甚至老師工作量也大增,但暑假上傳是對的,時間上傳會更好。 > 延後到假期變成沒有假期,退休的老師或離職的代課老師難以認證/雖然有認證費行政程序繁複 | 高中端【時程問題】 解方: 至少不要延後過該學年(7/31) 強調重質不重量,不要花時間做太多份,就專注做幾份就好。 | 
| 第3桌(家長) | |
| 問題 | 解方 | 
| (一)大學端 評選標準:不清楚大學教授的評選標準、學校跟外面補習班的說法差異 >不只在學習歷程檔案、面試時的發表也是如此(ex覺得面試講得好、也有老師協助試面,但出來成績卻不好) | (一) 
 | 
| (二)學生端大學端 作品的真實性 
 (ex覺得小論文寫得好,但說不定教授會認為不是學生自己寫的) 
 | (二) 
 | 
| (三)高中端 學校、老師之間的差異 
 (ex文組老師較積極會準備學習單、理科老師就較少) 
 (ex學校老師專注上課,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引導較少) 
 | (三) 
 | 
| (四)學生端 擔心學習歷程檔案無法跟申請科系契合 (ex還不知道未來想讀的科系) | (四) 
 | 
| (五)系統端 自學生 
 | (五) 
 | 
| 第4桌(學生) | ||
| 問題 | 解方 | |
| 高 中 端 | 學校沒有系統性的給予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相關資料 
 | 
 | 
| 學校老師在課程學習成果的認證標準不一,有些學生互相抄襲的作品也會給予認證 | 
 | |
| 老師交付課程學習成果的時間過於接近期末考,壓縮學生準備時間 | 
 | |
| 老師給予課程學習成果的作品較單一,目前都是以「學習單」或是針對老師教學內容的相關「報告」 | 
 | |
| 學 生 端 | 自我探索時間不足,無法確定自己未來大學志向 | 
 | 
| 未符合未來科系相關的高中科目,是否需要花時間準備 | 
 | |
下午場海報彙整
| 第1桌 |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過程 
 完整性 
 獨特性 
 
 素養能力 
 學科知識 
 格式排版 
 | |
| 可能的困難 | 建議做法 | 
| 影片檔是否適合放在檔案中? | 
 | 
| 在學校資源落差狀況下,如何協助學生產出學習歷程檔案以達到公平性,弭平城鄉差距? | 
 | 
| 小組作品如何呈現獨特性? | 
 | 
| 繳交的學習成果是否可以沒有對應到申請科系 | 
 | 
| 第2桌 |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 
 
 
 
 
 |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 學科知識 在基礎課程中,學生可能光是讀懂文學作品就有困難,也不是部定必修的目標,未必能再去深入理解句構與修辭。 | 
 | 
| 反思心得 若已經在作品中就呈現素養能力,有需要在最後再寫一次嗎? 
 | 
 | 
| 小論文的寫作已經能夠呈現學習過程,小論文的格式需要額外提供心得、反思和學習目標嗎? | 
 | 
| 素養能力具體來說該如何呈現? | 
 | 
| 格式排版 課程報告的形式即是簡報檔,使用word檔需要轉檔的資訊能力,對學生造成困難,為何建議使用word來安排就好? | 不建議PPT檔原因 
 | 
| 各學系、教授的主觀評斷會不會使升學的審核有太高的不確定性呢?看運氣或不公平? | 
 | 
| 第3桌 |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 摘要 開頭應摘要研究問題、方法、結果,可以讓大學審查更快抓到作品重點 格式排版 一眼就看到重點! 作品統一格式、注意字體大小清楚與否 視覺化圖表(流程圖、心智圖等)呈現 資料來源可以多說明為何選用該資料 圖文並茂能更清楚呈現作品 內容分出小標、標註重點或條列式呈現 影片呈現 小短片簡潔呈現較佳 有助於展現真實性、完整過程 影片連結(應對檔案大小上限) 素養能力 作品中呈現資料搜尋、整理能力尤佳 真實性、完整性 心得反思、失敗歷程詳細呈現可展現真實性 分組分工應更注意標示 作品的發想過程與反思呈現的完整性>作品內容專業精確的完整性 加入綜合討論:他人評論回饋+作者自身的回應 短片呈現歷程也能增添真實性 獨特性 生活化主題展現個人特色及能力 課程筆記應加入個人反思(但筆記以佐證為主) 學習歷程自述可以呈現出三年的成長過程 |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 (一)作品呈現簡潔跟完整性的兩難 | 
 | 
| (二)在製作作品的當下不一定知道未來想申請的科系,因此學生會不清楚應該著重呈現的面向(尤其是在素養能力) | 
 | 
| (三)影片呈現 
 | 
 >但有的教授可能會以影印出來的書面來審查作品,就不會看到影片的內容 | 
| (四)老師協助 
 | 
 | 
| (五)課業跟學習歷程檔案的兩難 | 
 | 
| 第4桌 |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 本桌作品呈現類型:課程活動成果、專題式探究成果、綜整性學習紀錄 
 (通用) 獨特性 
 完整性 
 真實性 
 摘要 
 
 格式排版 
 |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 團體報告中若無擔任特別職位,該如何呈現獨特性? | 學生必須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凸顯自己的成果,依照定位書寫自己要強調的部分(例如:團隊合作要著重呈現與他人合作的部分) | 
| 在尚未進入口試的初審階段,大學端如何光憑書面文字確定作品真實性? | 
 | 
| 在還沒確立志向時如何準備學習檔案? | 還沒確定志向可以先以學習過程的準備為主,在高三可以與學習成果、獲得能力整合,在學習歷程中展現 | 
| 不確定大學端審查時看重的點為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