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台南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08 台南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2021-11-08

0808台南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

問題

解方

系統端

  • 學習歷程平台仍然不夠穩定

(ex.資料不見)

  • 沒有手機版的頁面

(ex.缺乏流動版型不易閱讀)

  • 頁面操作不友善

 (ex.認證完會直接跳回全校學生..)

  • 上傳後,沒辦法在系統上查閱過去學生的作品
  • 轉調老師學期結束後沒有權限回去再為學生做認證

系統端

  • 系統開放手機版本(大家都習慣用手機),提高平台頻寬與穩定度
  • 離職後,系統端學校行政端只要沒有異動帳號,轉職老師一樣可以繼續認證

認證時的介入程度與要求學生上傳的矛盾

  • 即便已經知道認證是認證真實性,但以老師的角度依然會希望學生能呈現較好的內容,因此產生老師是否需介入修改的矛盾?

  • 是否要求學生每個報告都要上傳?

  • 對於學習意願低落(ex.弱勢家庭、學科落後)的學生,可能在來回修改的過程中,就不上傳作品,或依然上傳品質不佳的作品

上傳相關&老師認證相關

  • (面對已經確定興趣的學生)給予學生標準(ex:招聯會網站,自己想申請科系對於學生的要求),讓學生自己判斷要做甚麼內容,並開放與老師討論

  • 學校開放橫向聯繫各科老師,如果學生有特別針對甚麼科目有興趣,老師可以轉介給該特定科目的老師

  • (面對弱勢或興趣未確定的學生)則多加鼓勵推動去主動探尋未來方向,而在找到興趣之前,老師可能還是需要多介入、引導(並要求學生完成作品)

學生端-製作時間不足

  • 上傳期限的時間壓力

學生端

  • 參考招聯會各校採計內容,掌握各素養能力原則,並且配合學生自己的興趣發展去做“取捨

學生端-心態焦慮

  • 初次面對製作學習歷程檔案不管教育部說明是否清楚都還是會很焦慮
  • 學生動機高、自我要求高,不知道該如何呈現作品(ex:要展現學習的真實性與呈現最好的樣子之間的矛盾,不太敢展現真實的(不是那麼成熟的)自我

學生端-心態焦慮

  • 公布具體審查原則(ex:公布更確切的等級制準則、做到甚麼程度叫做優等...等)
  • (目前無討論出共識)國文、英文等部定必修取消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僅由多元選修進行製作即可

學生端-分組問題

  • 會有搭便車的情況

(尚未討論)

上課時數不足

  • 配合學習歷程製作的課程設計與學科本業的教學進度時間安排有衝突

(尚未討論)

 

第2桌(家長)

問題

解方

1.學生端【學生尚未定向、轉換志趣】

同學還不知道大學想要念什麼科系,或是興趣很多、不能三年都延續同一個主題,或是之後才發現志不在有做的領域

> 如果轉換志趣怎麼辦

1. 學生端【學生尚未定向、轉換志趣】(自主學習計畫)

  • 可以結合多個領域做成成果
  • 重要的是多元與反思

2.學生端【不了解研究方法或未必具備素養能力】

  • 不清楚內容格式、研究方法或未必具備素養能力
  • 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呈現反思



2.學生端【不了解研究方法或未必具備素養能力】

  • 反思能力:自問自答,自己問問題,自己找答案;丟出問題後,答案可能也有正面與反面

小組討論中也可以展現反思能力

  • 呈現過程:如何呈現學習歷程的豐富和脈絡化
  • 資訊能力:開設相關課程,或是在電腦資訊課程教導製作學檔能力
  • 自學能力:從小培養;好像要找到方向才會更容易做,主題探索、引導探索
  • 作品範例

3. 學生端【不知道怎麼拿捏課業學習與學檔】

3. 學生端【不知道怎麼拿捏課業學習與學檔】

  • 暫時沒有討論

4. 高中端【缺乏相關課程資源】

  • 不是所有老師都能解決學習歷程的問題,是否有足夠師資?
  • 城鄉差距導致資源落差,大學端無法清楚了解城鄉差距所造成的程度差異

4. 高中端【缺乏相關課程資源】?

  • 大學在資源暫時沒有補足的方式採取積極歧視矯正措施
  • 民間教育平台,但主要希望學校內還是有一定的師資進駐

5. 系統端【檔案容量】

  • 系統容量還是太小
  • 上傳資料期間時間容易塞車

5. 系統端【檔案容量;上傳塞車】

  • 容量加大,有些內容需要影音檔
 

綜合上述問題的解決策略:

在學生高一時就協助學生性向探索和了解學習歷程檔案的重要性並開設專門課程指導如何準備

 

第3桌(學生)

問題

解方

系統端

  1. 檔案超過容量限制,需要經過壓縮才能上傳,但學校沒有教怎麼操作
  2. 多元表現部分的介面說明是「證明文件」,擔心審查端誤解只有證明,沒有心得反思、內容整理
  3. 大學端與學生端之間有許多申請上的資訊不對稱,例如學生不知道教授將會看到的介面和項目

系統端

  • 高中開設製作檔案所需的資訊能力課程
  • 透過重新排版、調整字體來解決
  1. 多元表現部分的介面說明從「證明文件」改成「文件檔案」
  2. 提供教授將會看到的介面和項目等資訊,協助同學進行準備

高中端

  1. 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研究方法等相關先備知識不足,學校沒有多餘的時間教工具性的知識,社會科學方法尤其不足
  2. 課程學習成果在沒有給固定的格式下,不知道如何整理零碎的成品,進行課程的綜整,也不確定可以放的項目
  3. 自主學習指導老師的介入太多或各校狀況不一,影響學生自主性以及審查公平性

高中端

  1. 在國中升高中的時候加入較深入的科學方法知識,讓未來探究與實作課程、小論文撰寫時會比較順利
  • 將學習單收集、整理成完整的學習成果,紀錄整體過程
  • 透過查找網路上的資料、範本,逐漸發展成自己的排版格式
  1. 老師擔任諮詢角色,在學生有問題的時候提供協助

大學端

  1. 因各校課程分配狀況不同或較晚確定方向,早期作品不一定對應科系

大學端

  1. 希望教授可以重視素養性能力

學生端

  1. 多元表現找不到題材作為上傳素材
  2. 不知道歷程檔案要做什麼,或當老師求好心切,在多堂課都要求製作作品,且列入學期成績,造成學生負擔過重,且無法完整準備

學生端

  1. 多參加對外活動、擔任班級/社團幹部,在學期初對自身狀況進行評估
  • 讓學生自由選擇想做的作品,精進想做的作品,尊重學生自主
  • 由各科小老師私底下和老師做溝通班級繳交期限和方式
  • 學生心態上做調整,製作作品的過程當作個人磨練
  • 學校在開學第一週詳列各課程歷程檔案的準備方向和規定項目,讓學生可以提前做探究、時間分配

 

第4桌(學生)

問題

解方

系統端

  • 系統每次登入都要換密碼
  • 容量限制:
    • 影片上傳容量不夠
    • 改放壓縮檔將壓縮畫質
    • 須要先放影片檔案,才能放影片連結
  • 限制上傳期限:
    • 英檢證書:系統限制只能上傳高中
    • 僅能上傳當年度的內容,若之後才想起去年參加的活動,則無法上傳
    • 系統限制上傳內容的時程,無法呈現更長遠的學習歷程(例如學習歷程是從國中開始的)

系統端

  • 降低更換密碼提醒頻率
  • 容量限制:
    • 不限制只能上傳影片,希望也能以連結上傳
  • 限制上傳期限:
    • 建議證照類不應有時間限制,或限制在國高中階段報考皆可上傳
    • 希望能了解如何呈現更長的學習時間軸

高中端

引導不明確

  • 教師教師提供之協助不明確,或是僅給個大方向
  • 教師較注重學業成績,儘管教師已參與學習歷程檔案相關研習,但宣導仍十分不足

標準不一

  • 教師面:不同班級教師標準不一,嚴格、寬鬆教師差距大,學生擔心自己的作品不符合標準
  • 學校面:不同高中提供的資訊不一致,導致學生十分混亂(部分學校為了招生著重不同資訊)

 

課程規劃

  • 體育班無電腦課,只能靠班導了解學習歷程檔案資訊,但班導了解少,常回覆學習歷程檔案有很多呈現方法,便丟回給學生自己想
  • 教師要求學生做制式的作品,缺乏差異性

自主學習(紋宣)

  • 自主學習課程排在彈性課(班導課),被用以寫考卷
  • 高二才知道自主學習計畫,不清楚怎麼寫,老師僅是發通知,老師也沒怎麼指導

高中端

引導不明確

  • 教師提供學長姊的作品,供學生參考
  • 資訊傳遞:
    • 建議教師多參與研習,提供更多學習歷程檔案相關資訊與豐富課程多樣性
    • 或者,建議大學端直接提供範例予學生,讓學生直接了解(不透過教師傳遞)

 

標準不一

  • 教師面:
    • 學校統一提供標準,告知學生應該做到哪些
    • 建議每個老師皆應參與學習歷程檔案研習,不應派代表學習,易有資訊落差
  • 學校面:-

 

課程規劃

  • 學校應多開設相關課程幫助學生準備學習歷程檔案
  • 課程內容應更加精實,提升品質

自主學習

  • 自主學習課程應留給學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
  • 建議之自主學習課程:學校和大學合作開設講座,發證書、算時數,以利放入檔案

大學端 

大學端未提供明確指引

  • 高中老師不清楚大學端要的方向,導致老師難以提供學生明確方向
  • 大學給的方向太過空泛、美化
  • 不知道大學如何分辨制式化和個人化作品
  • 作品審查疑問:
  • 競賽有優勢嗎?(學校非常鼓勵學生參與競賽)
  • 作品的真實性如何確認?
  • 大學端是否會看作品連結?
  • 作品怎麼呈現才算豐富?
  • 探究與實作的作品應該如何呈現?
  • 學習歷程應注重過程還是結果?

學習歷程檔案的限制

  • 學習歷程檔案未必能如實呈現個人特質
  • 學生呈現和大學端的審查有落差

大學端

大學端未提供明確指引

  • 希望大學提供明確範本給學生用貼近高中生的語句解釋,並提供具體期望、條件
  • 透過校外資源可獲得更多指引,如:台北市酷課雲、臉書學習歷程的社團
  • 作品審查疑問
    • 真實性:以照片佐證、拍過程的筆記






學習歷程檔案的限制

  • 學習歷程檔案比重太重,希望調降學習歷程檔案占比,僅做為參考,並透過其他方式評量,例如:做實驗、申論題、面試等

學生端

  • 志向不清:志向未定,方向不明,不清楚如何準備作品,使學生有很高的不確定性

學生端

  • 志向不清:
    • 學校有提供性向測驗,輔助了解自己的志向
    • 輔導老師和學生較不熟悉,應由導師提供更多指引
    • 體育班學生:建議學校不應限制學生於體育領域發展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呈現原則: 

過程

  • 呈現自己原先不成熟的作品v.s.老師回饋後的修改版本以展現歷程

一般性素養、學科能力

  • 不建議做太過高難度的作品(要講得出來、講得清楚)
  • 以清楚的結構說明自己透過這樣的學習歷程『學到什麼』
  • 描寫看事情的角度以呈現學生對特定科系的『潛力』
  • 描寫選修課程的原因以展現申請特定大學科系的『動機』

獨特性

  • 雖然老師可能提供公版,但依然可透過更細部的結構化呈現、文字敘述呈現個人特色

格式相關

  • 編列目錄,一開始先提供摘要、關鍵字
  • 以條列式、劃重點方式拉出亮點,呈現作品整理的能力
  • 資料不要過多(約8-9頁)
  • 圖表呈現
  • 可以善用心智圖的方式,能夠保留簡單明瞭的結構,又不失文字敘述內容
  • 善用PPT簡潔美化整體作品
  • 提供附件做更詳細的說明

真實性

  • 用實際的照片紀錄並配合文字說明
  • 添加更完整的個人想法與省思
  • 標示資料來源
  • 大學端老師信任高中端的認證機制,會相信有認證的作品都是由學生完成的

可能的困難

解方

真實性

  1. 作品的真實性如何判斷?(影響公平性)

ex.學生已經提供圖文的詮釋,但憂心教授仍然不信任


  • 不用太過焦慮,大學端的審核仍倚重高中端老師的專業認證

格式排版引導

  1. 高中端目前缺乏結構性教導學生撰寫/呈現相關的課程。

ex.高中沒有研究方法的教育,學生在缺乏引導下可能沒有條列式、提綱挈領的能力

  1. 在需要老師引導的/提供模板的情況下,學生該如何保留獨特性?

  • 呈現上採用清楚明瞭的架構即可,不一定要使用論文那麼嚴謹的學術架構
  • 格式排版鼓勵學生從老師提供的公版結構中自己多做發揮(ex.描述方式、美化方式),這還是可以看得出獨特性

作品取捨

  1. 不確定如何呈現高一到高三的學習軌跡/探索的過程 ex.跨領域作品轉組

  • 可以透過最終上傳的作品的文字簡述,描寫對於所有上傳作品的總結,並描述學習歷程

 

第2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素養能力/過程

做法:透過摘要簡述作品內容

要點:

  • 過程反思心得)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想法(內容)
  • 過程)建議可以善用流程表(形式)
  • 素養能力學到什麼東西?哪些素養能力?(內容)
  • 素養能力)可以先列一個清單,再去想想怎麼呈現
  • 高中生可以思考的是:如何在5-10分鐘呈現重點
  • 反思心得 建議指出如何透過經驗提升自己,而非心情抒發,也不是要一五一十地交代自己的完成作品的過程(內容),但如果沒有反思也沒有關係,的確未必每一堂課都有反思

獨特性/真實性

作法:可以透過反思心得呈現

其他:

  • 可以擬定出一個有邏輯的架構,把作品分類並透過摘要或說明呈現
  • 若以投影片呈現:應有目錄、標題,並主要以條例式的方式呈現,但因為投影片多需要口頭報告輔助,不建議僅以投影片呈現

(建議思考作品內容適合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

  • 格式排版:若使用表格,可使用條列式的方式呈現
  • 作品呈現三部分:摘要、作品本身(重點擷取,並非直接丟上課的作品)、反思

可能的困難

解方

如果要以摘要呈現過程以及素養能力,會不會變成作文比賽

  • 因為老師時間有限,所以還是會希望作品能附上摘要,建議作品可以呈現三個面向:摘要、作品本身(重點擷取,並非直接丟上課的作品)、反思
  • 摘要就是從作品找出亮點跟重點,而不是過程流水帳
  • 若能具體呈現細節、舉例,老師們會回去看作品本身,不會淪為作文比賽

摘要整理與作品的比例應該如何衡量?學習成果不要太多,那有沒有在什麼範圍內是比較能接受的?

素養的學習應該怎麼呈現出來?學生未必有概念什麼是「素養」?

目前桌內有兩個立場:

  • 部分老師與學生認為希望老師在課程設計的一開始或是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與告知學生課程設計或是課程學習成果可以習得哪些素養能力,作為「保底」
  • 另有老師認為每個同學其實得到的素養都是不太一樣的,並不認為了解每科的教學目標後就能了解那些素養,重點是完成一項作業後,有沒有思考,此外,若能設計一個分享時間,讓同學分享自己學習到的素養能力,或許更有助於同學了解自己學到了什麼以及互相交流

議題/內容若不適合特定形式(而且是老師指派的)(例如:公投不適合投影片),應該自己額外做出其他成果嗎?

  • 同學現在都會花很多額外的時間整理得反思、經歷等,同學建議可以在學期中就整理心得反思、自己的想法等
  • 作品呈現三部分:摘要、作品本身(重點擷取,並非直接丟上課的作品)、反思

 

第3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本組作品形式

實驗紀錄、綜整式學習紀錄、專題式探究成果

  • 必要內容 : 動機、過程、收穫、心得反思,強調收穫反思,在呈現順序可以往前放,藉此看到學生本身的想法和獨特性

素養能力/真實性

  • 小組作品呈現團隊合作:不僅為素養性能力,也作為確認這是出於個人的真實作品

實際做法 : 指出個人在報告中的角色,強調個人貢獻,獨立段落提出自己做的部分;條列個個組員負責的部分

  • 審查端著重作品的真實性,檢視學生用心程度、態度與適性,可以透過手稿、過程紀錄來呈現,大量資料如數據必須經過整理

格式排版/完整性

  • 精簡的呈現作法:提供綜合摘要
  • 格式上未必有一定格式,重點是標題有沒有下清楚,以清楚架構呈現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 實驗紀錄以簡報形式呈現會不會不夠嚴謹?
    word文件完整紀錄且不會超過檔案容量,但文字較多,如何取捨?
  2. 真實性:誠實呈現過程可能造成困擾,例如組員或師生間的衝突
  3. 高中認證可能會對真實性造成負面影響?例如老師介入的兩難
  1. 簡報內容需一目了然,但內容描述需足夠完整(以不須口頭補充即可理解為主),簡報檔間的邏輯性要有連結,數據表格也需要經過整理。
  2. 儘量在師生關係與作品真實性之間取得平衡/以學生真實學習到的收穫為主,著重在自己的所學
  1. 老師應該儘量指導,但不要直接給予學生問題的答案,主要是在學生有困難的時候予以支持,以指引代替直接修改,指出哪裡有問題,再由學生自己修改,呈現屬於自己所學

 

第4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過程

  • 反思心得:
    • 反思內容要內化學科知識,與學科知識結合
    • 反思心得應含學習過程、遇到困難、未來方向
  • 學習過程:說明動機(問題意識)、運用照片呈現、製作過程面臨的問題、最後學到了什麼
  • 團體作業:分工說明、團隊遇到的分歧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小組互評

學科知識

  • 理科:運用科學方法與過程解決問題,例如:以寫程式、做實驗解決問題
  • 文科:
    • 可從目標導向出發,展現學科能力(英文、國文的撰寫,可運用到其他科目)、對於相關學科的興趣,或進步歷程
    • 參考相關資訊網頁:例如招聯會網頁、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提供之指引,與作品連結

素養能力

  • 議題掌握能力
  • 邏輯與思考
  • 綜整與批判能力
  • 跨領域的學科連結

獨特性

  • 說明作品的特殊性、差異性
  • 呈現自主問題意識、撰寫報告的目的為何
  • 展現個人對於特定學科的興趣,透過作品呈現學科能力(生活化的實驗具加分效果)
  • 具體做法:教師給予指引,培養與協助學生發展出獨特性

完整性

  • 作品主題與內容具連貫性
  • 具體做法:事前撰寫大綱,訂定作品欲彰顯的強項、表達的目的

排版格式

  • 作品開端破題:以摘要介紹作品(可條例式,元素:解決問題、方法、結果、反思)
  • 運用標題排版、註記、字體,呈現作品重點
  • 圖表、圖片:邏輯需要清楚,符合表達的內容;應以文字說明要表達的內容
  • 資料來源:記得標註出處
  • 仍應以內容為重,排版為輔,做為作品亮點的呈現

可能的困難

解方

  • 作品若不符合高中老師期待時,老師要介入多少?
  • 在課堂上與學生多溝通,理解同學準備學習歷程檔案面臨的問題
  • 設定作業目標,提供撰寫框架(作業目標、內容面向)
  • 提供案例,讓同學互相觀摩(校內與跨校),進行優缺點的反思
  • 校際之間的作品呈現的能力有落差
  • 校內舉辦相關講座與課程
  • 多參與跨班、跨校交流
  • 排版:善用網路教學資源及模板
  • 反思心得怎麼寫?
  • 以前述的大原則為主要目標
  • 實作:高中老師透過各類問句幫助學生進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