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高雄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731 高雄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2021-11-08

0731高雄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

問題

解方

系統端

  • Q1五專轉高中或高職、轉學生就沒有學習歷程檔案,學分無法順利銜接,造成學生負擔,高一高二可能沒有作品
  • Q2是否會提供公版?
  • Q3學習歷程檔案限學校活動?
  • Q4學生作品上傳中央端的確認

  • A1待解決。轉學生:使用書面方式、其他資料讓學生上傳
  • A2高雄市不提供公版,避免作品呈現僵化
  • A3課程學習成果有限定,教育部在政策上應說明清楚
  • A4目前是交由高中確認,建議直接讓高中同學自己確認

高中端

  • Q1各學校對學檔重視程度不一致
  • Q2大學領域和高中課程難以搭接、知識對應困難
  • A1待解決
  • A2
  • 從社區中找資源(18學群),學生可自主透過校外活動進行生涯探索,多利用輔導室、外部資源。
  • 向外找尋資源不一定順利,還是要以學生能力亮點所及達成效果。
  • 把固定必修當通識,多元選修、自主學習計畫當作對未來科系的探索。共同學群很多科系都會用到(例如:統計學)

大學端

  • Q1不同科系教授是否會認真看非本科的作品
  • A1學生可依照校系勾選、從學習成果中挑選出和大學科系相關作品。100字心得應作為輔助。

學生端

  • Q1搭便車效應(個人報告完整,小組報告零散)
  • Q2作品成熟度低
  • Q3郊區資訊能力落差、城鄉差距明顯
  • Q4重視學科成績大於學習歷程
  • Q5部分學生自主性低落(不重視非本科項目、主動上傳學習歷程檔案比例不高)
  • A1 設立分工表,重新分配分數比例
  • A2 提供模板目錄架構給予協助
  • A3可以書面報告、作業筆記,掃描透過學校掃描存檔處理、教育部計畫申請平板
  • A4 待解決
  • A5
    • 加強宣導督促學生、鼓勵同學(作為履歷)、請同學放學後留下來
    • 利用行政確認單留下依據,讓家長和老師共同確認學生作品狀況
    • 建立家長群組,讓家長能夠共同督促學生

 

第2桌(老師)

問題

解方

高中端

作品呈現

  • Q1:數學科不確定課程成果如何呈現,是不是能有範本做參考?課程有時間限制
  • Q2:英文聽力能力不確定如何呈現

-學生參與測驗動機不大、測驗費用高昂,經濟弱勢學生無法負擔

  • Q3:學習單的呈現如何獨特?

高中端

作品呈現

A1:透過電腦多元選修呈現學習歷程、重點呈現個人省思、呈現老師與學生討論問題的過程

例如:看完影片後給學生一份小作業,並給予回饋,以此達成學習歷程。

A2:透過有公信力的英文測驗呈現英聽能力(多元表現)例如:上傳英檢成績

(國文)制定題目,做科展報告

A3:綜整整學期學習單,寫整體反思、排版可以運用線上輔助工具(Canva)

學生端

學生程度落差大、大部分學生被動

  • Q1:學生程度、學習動機落差大,大部分學生需要比較多明確、老師強勢/主動的引導/介入
  • Q2:學生被動:
    1.課程學習成果不能綁列入學期成績計分
    2.很多學生就只考試,也不會想要花時間做學習歷程。完成動機不大,如何鼓勵學生完成作品?



 -學生自主性

  • Q1: 採取強勢做法,但其實也會猶豫尊重學生自主性,老師介入的積極程度?

          -家庭背景資源落差

  • Q1:考量學生能力與家庭背景資源,學生程度有落差,有些作品呈現看起來不完美,但其實是學生已經很努力出來的成果了。

          學生負擔重、老師授課負擔重

  • Q1:每一科都要做課程成果學生負擔重、老師負擔也很重

學生端

學生程度落差大、大部分學生被動

A1:讓學生分組完成一份成果,但是每個人要有自己的省思;設計讓家長可以參與

A2:還是覺得以成績激勵學生是最有效的方法,不過還是會擔心這樣子強制的做法也可能會有反效果

A2:另外透過獎狀、獎金,讓學生有選擇權可以把一項作業是否納入學習歷程,便可以用分數制約學生。

A2:課程配學習單。基本作業+加分項目,分作業繳交時間調整加分幅度(激勵學生)


 -學生自主性

Q1:一開始提供一個範例指引、積極跟學生溝通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很重要、學生應對自己負責


 -家庭背景資源落差

A1:老師協助給予指導,或是設備的協助,再與學生確認

A1:手寫檔案掃描上傳



學生負擔重、老師授課負擔重

A1:國文科用大報告配小報告、分組

A1:全校協調不需要每一科都做

 

第3桌(家長)

問題

解方

制度面向 制度資訊傳達不足

  • 對學習歷程檔案的制度政策宣達不足(對高中老師、學生、家長)
  • 實際內容、細節的宣達不清楚(各種類型作品的呈現方式)
  • 特殊分班的學生(ex.體育班、特教班)與普通班的資訊落差
  • 不清楚大學教授的審查方式
  • 教育部、大學方可提供模板供參,有範例模板能更清楚方向,細節的傳達會更明確,但也不要過度使用模板泯滅學生的創意
  • 用串流的方式傳遞資訊(例如:廣播電台方式宣傳),提供即時訊息,對家長來說更容易觸及
  • 高中端應老師更清楚相關資訊,並主動向學生解釋、指導
  • 增加大學端與高中端的對話機會

學生端 學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時間不夠

  • 時間分配問題,基本學科學習時間被壓縮
  • 製作檔案時資源取得困難(ex.照片取得)
  • 校方增加製作學習檔案的課程,請學生事前準備資料,並由老師指導學生實際操作
  • 透過模板的方式作為指導的方向指引

高中端 師資資源不足

  • 針對實作作品時,擔心老師的指導不夠
  • 不知道可以找哪些老師
  • 不知道各老師的專長是什麼
  • 老師直接在課堂中安排相關的指導時間,並用模組、模板引導
  • 家長要多協助,可透過社群網站的學習管道
  • 學校建立師資資料庫,提供學生尋求協助

高中端 學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資源不足

  • 資源不足的家庭可能無法有充足資源製作(例如:經費、設備)
  • 學習歷程檔案的素材無法取得(例如:活動照片)
  • 用模板或模組的方式指引學生製作
  • 校方提供額外時間供學生與老師討論
  • 透過學生間的團隊合作、師生溝通協助補足特定學生的資源不足狀況

作品真實性議題

  • 有可能有代筆的情況,不能完全確定都是由學生自行完成
 

 

第4桌(學生)

問題

解方

  • 學生端
  • 對於製作學習歷程還是有疑問

1.應該如何呈現出歷程與素養?

2.分組小論文難以做出個人的區別性/貢獻的公平性?難以展現個人特質?


  • 面對學習歷程的焦慮與徬徨

1.還沒有清楚確認未來確切的科系方向,造成檔案的準備也還沒有方向

2.準備內容的龐雜造成內心的徬徨焦慮

3.比較被動準備的學生要怎麼達到歷程檔案的需求?


  • 高中端
  • 老師沒有把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時程融入課程,造成課內進度或檔案製作進度的耽誤(學業與檔案準備如何權衡?
  • 高中端
  • 老師清楚說明好課程的安排時程與預估給予的檔案製作時間
  • 給予模板或摘述的例舉讓學生透過引導了解如何呈現(ex.供學生自我評分的學習單)
  • 資訊強化,廣辦講座讓學生更加理解歷程檔案的需求

  • 學生端
  • 作品準備的過程中就要先慢慢的把過程累積紀錄下來,有助於更好的呈現最後的感想與反思
  • 分組作業著重自己反思心得的篇幅呈現,更能展現自己在組內的貢獻與對該報告的理解(補:互評表的呈現)
  • 心態上的調整:

1.除了歷程檔案的準備,本科的學業成績也很重要➡️學測先考好,未來的方向可以在學業的著墨中思考~

2.學生要更積極主動學習,學會分配時間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反思心得
  • 建議在著手寫反思時可以先想想這份作品未來會以申請什麼領域為主。若還不確定自己的定位時,在製作學習歷程上會以共同科目為主,即便題目中性,也要讓大學端看到自己獨特的見解
  • 省思的內容可以寫:過程中學到什麼、如何克服障礙、以及跟所選主題相關的反思。形式上可以條列式整理
  • 格式排版
  • 明確的分工表
  • 系統化排版
  • 大標小標、顏色區分、圖示表格搭配、清楚的架構

問題

建議做法

  1. 如何解決搭便車問題?
  1. 加上分工表,內容應包含:分組名單、分配到的工作、誰負責最後統整。
  2. 列出百分比自評/互評。
  1. 如何呈現學生的素養能力
  1. 呈現素養能力和主題挑選上有直接關聯,例如關懷社會的能力
  1. 個人特質能力從反思心得中看出來,例如發掘問題的能力
  2. 大學端主要從一百字心得中得知,高中端應特別重視資料整理和寫作技巧。
  3. 高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所學,指導學生如何用簡短精準的字句表達重點、並有條理地列出
  4. 從報告中找出五個關鍵字將主題串連起來,能夠幫助學生抓到核心的報告內容。
  1. 怎麼讓不同領域的老師看見你的素養能力?
  1. 給大學端的三項作品間要注意主題的連貫性,才能夠說服跨領域的教授
  1. 作品如何呈現創意?
  1. 高中端可以鼓勵學生提出非主流的觀點。
  2. 創意:視覺表達上意象清楚

 

第2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呈現學習過程、個人獨特性

  • 特定主題探究、報告(歷史探究、生涯規劃)

1.書寫研究動機,連結自身經驗(避免只說老師要求、要有自己主動的想法,例如:為什麼會對這個研究主題有興趣?因為之前有xxx經驗,所以想要針對這個主題做研究);並且可以把動機放在作品最前面。

2.可以搭配圖片說明,比起純文字會更吸睛

3.報告的先後順序須更妥善呈現

  • 課堂活動

1.與個人生活經驗結合,例:國文科課文(第九味)延伸學習到與美食、家人/親情結合,書寫故事,很吸睛

  • 共通性

1.學生具體說出學習收穫與省思

2.呈現個人的人格特質:讓學生有選擇性,例如:自選小說撰寫心得

3.關心在地的議題,更能顯現出獨特性

4.透過自己擅長的能力表達學習歷程,例如:透過畫畫、口說、影音、歌唱、演戲


  • **團體報告

1.有分工表說明各自負責的範圍、個人省思(可以書寫探究前/後,學習的過程)


完整性

  • 特定主題探究(歷史探究、生涯規劃)

1.資料的來源清楚說明(例如:引用網路圖片要註明來源)

2.寫出搜集資料的方法與過程


素養能力

1.團隊溝通合作能力:團體報告透過分工表、個人書寫省思呈現

2.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反思中書寫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3.具有國際觀或是永續經營的觀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格式排版

1.整體格式的呈現要一致,較好閱讀(粗體、字體大小、標色、段落空格)


脈絡報告呈現順序需先闡明動機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

Q1.學生程度落差大、作品呈現有困難,作品很難設計

Q2.學生對於作品、課程的動機不夠強烈

  1. A1.透過老師提供範例、或是透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有所依循
  2. A2.學校應該安排更多元課程並且讓學生能自由選擇,如此一來學生的內在動機才會更強烈。

2.

Q1.英文科,口說、聽力、閱讀能力在課程成果如何呈現?;語言能力呈現有沒有比較好的做法?

Q2.語言能力的呈現可能因為申請不同的系所有所差別

  1. A1.拍攝短片上傳至youtube,在作品附上連結、加上省思
  2. A2.語言能力的展現對於很多系所都是加分的,只需在過程中呈現出學生學習到的能力,及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可。或是與想申請的校系發展出相關的連結。

3.作品呈現的真實性,看似太完美的作品,如何確定學生是自己獨立自主完成?(非網路資料複製貼上、同學之間互相抄襲)老師如何設立檢核機制?

  1. 作品可以加上老師的批改紀錄,例如評量標準、學生修正進步的過程(從B-~A+)

4.學生的思考能力該如何展現?

  1. 過程中可以加入心得反思,敘述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問題,並找出解方。

5.報告的排版該如何呈現?

  1. 透過文字顏色的區分、文字大小的調整,以及圖表或圖片的呈現會更清楚

 

第3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過程

  • 描述學習目標、學生的主觀態度感受、學生的轉變跟成長、影響到的未來的行動(可以如何精進、延伸的活動)
  • 描述學生的思考過程,以及課本學習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差異
  • 各式的學習檔案以文字作品呈現為主,有助審查者理解學生的思考方式
  • 部定必修相關的作品:清楚呈現的形式即可(採用A4 word or 簡報皆可)
  • 課程活動成果中以活動參與的前後過程紀錄呈現,可加入所遇到的困難呈現個人特質
  • 學習單的設計可以盡量以長時間為範圍,並避免類似考題的出題方式,讓學生可以更明白學習歷程以及提升學生的發揮空間
  • 綜整式學習紀錄可以多描述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自己的付出,而非只有呈現"活動當下"

獨特性

  • 影片類型的呈現可以強化學生的個人獨特性,影片內容宜精簡呈現重點
  • 有轉組的學生可以多加描述個人偏好轉變的原因
  • 課程活動成果以個人特質為大綱進行撰寫,並以所參與的活動為補充描述個人的
  • 多元選修課程的成果:展現學生個人特質(EX.學習動機;個人價值、經驗、能力分別描述),遇到問題時的學習和反思

素養能力

  • 以108課綱所需的素養為主軸進行撰寫

學科知識

  • 透過課程學習成果呈現學生對學科的偏好
  • 學習成果類型的作品:透過老師的引導連結到108課綱中的學習目標與培養的能力
  • 部定必修相關的作品:要能夠對應申請科系

真實性

  • 透過反思內容可以展現學生對自己的了解
  • 內容可以延續先前的作品,以展現自己對該事情的興趣
  • 綜整式學習紀錄附上服務證明書

其他

  • 學習成果的展現須包含對學習目標、客觀事實的陳述,以及個人主觀的偏好和態度,並呈現自身的成長和後續帶來的轉變與行動
  • 作品著重呈現高中三年所累積的特質、轉變與反思,展現高中學習經驗的脈絡

可能的困難

建議做法

  • 高中生資源不足,可能無法撰寫出好的課程學習成果
  • 老師提供線上資源(可信的來源)做補充
  • 老師提供文字撰寫的範例(ex:科學架構)或指引讓學生更清楚知道如何以更有條理、架構的方式撰寫

 

第4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1.排版有條理、圖文並茂很重要!ex.小論文/專題式探究成果+個人心得 很棒!

2.過程呈現要吸引人! ex.從中的敘述呈現自己的能力

3.運用生活經驗去引導與連結會更有趣更特別

4.善用反思心得做出完整性、獨特性的呈現ex.從實驗、探究過程中的挑戰或缺失進行反思

5.理工科系的呈現簡報推!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 師長引導  

完整性

老師如何引導?給予模板會不會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或對歷程檔案製作的想像?

學生的自主性如何推動?

1.老師跟學生meeting、輔導、給學生探索的空間、甘特圖(期限)維繫進度、鼓勵學生積極多方嘗試(了解自己的優勢與興趣)

2.分享大綱架構(ex.動機、方法、結果、心得)與往年範例的提供取代模板,內文的細節可以給學生更多空間➡️ 獨特性

3.從高一就開始累積學習的過程

                (量的累積➡️  簡化清楚的表達)

2.個人呈現 

獨特性

面對失敗的研究成果如何呈現?

除了錄影、書面...等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呈現自己?

自傳需要什麼樣的內容?

1.脈絡、反思心得:即便失敗也可以透過反思、對於過程的心得達到更多的理解(要呈現完整性、獨特性反思過程的真實呈現一定是核心!)


2.格式排版

(1.)其實不需要太過複雜的呈現方式,簡明扼要為主➡️精華圖片、表格的添加讓成果的更簡潔更容易理解(一目了然!)

(2.)縱整出摘要

(3.)平時主動參與其他學習課程ex.程式創客

(4.)自傳的贅述改以更多社團活動或學習的具題呈現 

    3.   團隊呈現 

          獨特性、真實性

          分組報告如何同時呈現合作過程又凸顯個人特

          質、彼此的差異?

          人際關係可能影響到分數的客觀呈現?

1.添加分工表、互評表、分工圖輔以文字的說明

2.過程的反思心得參與自述  (真實性忠實清楚的做說明即可,貢獻度其實不須要量化!如此也可以同時呈現團體性與獨特性)   

3.對其他組的不同主題提出交流感想

4.心態上不用太過擔心,有些科系第二階段也有面試的審核,參與度與適性仍然可看出 

 

其他:

平常閱讀能力的培養促進理解與反思!

最後的備審資料需要具體說明對於該系所的動機、喜好熱情與能力!ex.理工科邏輯推理能力、語言能力、參與與領域相關活動社群的經驗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