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金門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904 金門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2021-11-05

0904金門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1第1桌(學生)

問題

解方

系統端高中端學生端

學習歷程檔案製作時間不夠充裕、繳交期限太早,會拖到暑假製作:

1.被退件沒時間改,甚至過期了

2.暑假老師無法指導、引導

3.暑假才有時間做

系統端

教育部最終繳交期限可以延長,本來是暑假後兩個星期,希望延長到開學前


高中端

老師提供聯絡管道

老師提供詳細的學習歷程製作指南

高中端

沒有足夠引導與資訊

1.(在學生)給了作業,不知道如何延伸成課程成果檔案

2.(在學生)各科老師沒有提供學習歷程的架構,摸不著頭緒

3.(自學生)大部分課程為線上,沒有老師引導



高中端

1.在學校開(選修)課,專門針對學習歷程檔案製作教學

2.學校老師準備範本與模版提供大家使用針對各科準備範本參考

 2-1如何撰寫可以跟未來選讀的科系連結

 2-2大方向的要素:主要大綱、反思心得、課程成果、過程

 2-3讓特殊學制的學生(自學生)也有互相交流、參考的平台

其他

教育部提出詳細的學習歷程檔案的審查標準

學生端

學習歷程檔案不知道如何呈現:

1.不知道該寫到什麼程度、格式、篇幅

2.最終上傳作品如何挑選?才可以展現學習成長軌跡

學生端

1.心得反思前面可以先簡述過,作品最後在詳述一遍

2.課程成果上傳三件最好的,但是將三年來的類似作品統整成一份,學習成長軌跡弄成一份放在多元

 

第2桌(學生)

問題

解方

系統端

1. 系統上傳容量仍不夠








系統端

提供外部連結、避免上傳檔案量大或篇幅長的作業,也可將影片的重點截圖放到簡報裡說明


1-1若提供外部連結,不確定教授是否會點進去看完

     >>教授是否會完整看完學檔可能取決於作品的亮點


若學校或教育部能開放容量是最好的?

>>上傳容量再放寬可能會使上傳內容發散不精簡

大學端

1. 大學端希望學檔可與科系結合呈現學科知識,但教育部說只要能呈現素養能力就好,使學生不太清楚學檔如何準備

大學端

已定向:盡量以科系相關知識內容為主


未定向:大部分學生都很難做到提早定向,因此在未定向前,還是從素養能力出發去製作比較好

學生端
1. 老師在課程設計上給予學生的發揮空間不大,難以呈現素養能力,作業內容也不一定適合製成學檔


2.未定向,不清楚該如何針對特定領域或科系準備學檔









3.大學端應提供實際作品範例或排版,學生才比較有準備方向,但可能要等108課綱上路,教育部才有辦法提供具體範本

學生端

1.

學生應掌握主動性,若課程設計提供的發揮空間不夠,學生應自主延伸課程主題製作學檔;另外高中教師須更瞭解108課綱,落實課綱知識增能

2. 

系統:高三志向可能比較明確,因此可開放高三上傳件數

個人:可先拆解自己選擇興趣或能力的原因,多參加營隊、詢問、搜尋網路上的資訊、詢問身邊從事該領域工作的人

高中:學校可多舉辦講座,邀請相關畢業學長姐與老師等說明

3.

上網查詢資料,條列出學檔應包含的內容,再融入老師提供的作業呈現。也可參考老師課程設計的教學目標,課綱可提供階段性的方針或方向供學生參考

高中端

1. 老師要求上傳的檔案不符個人性向,但老師會將學檔與成績綁在一起,即便不想花心力也得被迫製作,負擔很大

高中端

老師不應強制上傳


上傳與否應取決於學生、學生在選課時應清楚自己想要培養的能力與發展領域,這樣可以避免學生需花大量心力在不感興趣的科目上


與教師討論製作負擔的問題,讓老師了解學生狀況

 

第3桌(學生)

問題

解方

學生端

[學習歷程與未來方向]

  • 擔心學習歷程檔案會因為與未來方向不同而沒有用或不會派上用場
    • 因為目標改變擔心受到影響
    • 正在探索
    • 資源不足 
  • 不太懂何謂素養能力,以及要如何透過作品表達出來

學生端

[學習歷程與未來方向]

  • 提供學習歷程檔案修改機制,在申請不同科系的時候,可以有不同的100字簡介,去引導教授閱讀自己的作品,讓作品可以依據申請的科系做改善。

  • 招聯會有公布資訊,解釋何謂素養能力。可以參照三面九項的核心素養指標。
  • 透過學習歷程檔案的心得反思來展現素養能力。

大學端

[審查習慣]

  • 覺得大學教授目前的審查習慣都還是以學科知識為標準,與當前108課綱有所衝突

[對高中端不了解]

  • 擔心大學端對高中端不清楚,不明白高中生的努力方向

[假想情境] 

  • 不太清楚教授要的素養能力是甚麼,如果有兩個條件類似但只有學科知識的對應有差異,擔心學科知識最終還是會成為最具影響的指標
  • 擔心多元學習表現還是會受到學科知識影響

大學端

  • 請大學端實地去認識高中端當前狀況。
  • 舉辦研習,讓大學教授透過資料實地了解當前學生的努力方向。
  • 透過面試最好看出學生在高中三年累積的過程、口語表達能力及綜合的素養能力。



[假想情境]

  • 課程學習成果可能還是會以學習成績為準,但還是希望多元學習表現能夠將素養等能力納入考量

高中端

[資訊、資源不足]

  • 校方、老師可能也還不太清楚相關資訊,學校開設的關於108課綱、學習歷程檔案的講座和研習非常少。
  • 學校不積極或是因城鄉(金門高中)、體制(綜合高中)關係而資源較少。



[多元選修]

  • 多元選修課分布不均(某些課太過熱門,供不應求)
  • 師資不足、師資不具備多元素養能力
  • 多元選修課程要單一領域或多元領域比較好?

高中端

[資訊、資源不足]

  • 補充人力(培訓及支援)、教師研習、舉辦更多相關活動(線上線下)。
  • 以綜合高中為例:不廢除高中部;讓學生可以在升學以及技職的多元選修課程做選擇。
  • 學生自主交流資訊(有粉絲專頁在分享相關學習歷程檔案資訊)。

[多元選修]

  • 事前調查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增設或減少課程
  • 事後也依修課的熱門程度及學生的回饋修正開設的課程
  • 沒有選到想要的課程的話,可以在自主學習當中展現

  • 師資不足或可以透過校外資源的引入來解決

  • 大家支持多元選修跨領域的課程,如:運動結合管理的課程,但是還是希望能夠確實提供紮實不偏重的教學內容。例如,運動管理的課程應該確實教學管理相關內容,而不應該因為是體育老師就只著重在運動面向;或是由科任老師教學時,不應該變成他的正課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過程

  • 動機要出來:
    • 實作、研究類作品:選擇該主題、該議題的動機
    • 課程成果類作品:為何選修該課程、為何呈現課程中的特定單元
  • 清楚交代作業、作品產出過程
    • 簡述課程安排,課程的教學目的為何
    • 製作過程花了多久時間、多少人
    • 記錄製作過程與遇到的問題
    • 影片製作不單單只有成果的影片,過程中的剪輯、旁白、資料蒐集也很重要
  • 大學老師不清楚課程的大綱跟目的,不確定課程成果是否有對應,可能有失公評
    • 可以附上課程簡介幫助教授了解,但不要直接附上高中老師提供的課綱,用自己的方式簡單敘述即可

素養能力

  • 解決問題的能力
  • 關懷社會的能力
  • 應用知識的能力
    • 把學科知識(英文、公民)應用到生活情境
    • 製作作品中如何挑選資料來源
  • 批判思考的能力
    • 針對課程設計提出建議

獨特性

  • 自主性的內容應在紙本內容強調
    • 課程安排或是老師教授的知識以外,還做了什麼額外的延伸
  • 可以透過跟家鄉的連結來呈現自身獨特性
    • 旅遊性質/介紹家鄉的作業更多互動性(介紹給旅客)

反思心得

  • 反思自己這份作業的不足之處
  • 實作類作品
    • 反思未來的應用可能
    • 自己的使用心得
  • 對於失敗過程的反思

格式排版

  • 作品標題與結構應更明確
  • 列點跟重點標示的選用應更妥善,不要太濫用

可能的困難

解方

  • 學習歷程檔案是否要跟未來志向科系掛鉤?需要呈現對科系的興趣嗎?還是只要一般性的能力即可?

大學端:其實大可不必,探索會一直進行,而且每個科系之間會有一些通用的一般性能力,展現一般性能力這才是重要的。

  • 小論文是否是理想的學習歷程檔案的形式
  • 小論文是否為上國立大學之必要條件?

不是,小論文不是必要的作品。反而可能會懷疑到底是不是高中生自己做的。重點應是著重在作品本身的觀察、邏輯能力,小論文只是一種作品形式的選擇。

  • 學習歷程檔案的篇幅應該多少比較適當?以精簡為主還是以完整為主?

篇幅的長短不太是重點,想藉由作品傳達的內涵是什麼,完整的表達清楚比較重要,也可以運用重點標示法來做。但太長會讓人很煩躁,所以排版、編排很重要。

 

第2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本桌作品呈現類型:綜整性學習紀錄課程活動成果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完整性

  • 應包含標題、動機(可含子標題,點出報告主軸)、目錄、摘要、作品介紹、過程具體描述(困難與解方)、結論、心得與反思
  • 目錄上可以多些附註(詳述這個標題寫什麼內容)
  • 安排每個段落的頁數,避免過冗內容
  • 動機是引起教授興趣的亮點,需破題且敘述需明確
  • 建議圖文並茂,但以文字描述作為作品呈現的重點(不建議以影音作為主要的作品內容)
  • 團體報告要呈現個人貢獻、分工,及組內互動狀況
  • 作品內容應切題

獨特性

    • 利用報告用字、呈現形式等表現個人特質(宣敏:用字遣詞、標點符號能夠與活潑的人設連結)
  • 怎麼樣的作品形式比較適合呈現個人獨特性?
    (作品類型:學習單實作作品課程活動成果實驗紀錄專題式探究成果小論文綜整性學習紀錄)
  • 形式上可利用美編、版面色調做出區隔
  • 內容上以個人價值觀、興趣與特質呈現作品
  • 選題符合興趣,且充分展現在作品內容描述與段落安排上,並對應式的呈現欲申請科系所需的特質或能力
  • 清楚說明操作過程的動機與細節,ex.經承可多以文字說明畫圖的動機、細節與想法
  • 學習單:可以圖片或圖畫輔佐文字
  • 綜整性學習紀錄:可在心得部份多呈現個人特質

反思心得

  • 學習到什麼、遇到了什麼困難、如何解決(解決方式、發想/尋找解方的過程)
  • 寫出將學習到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什麼面向
  • 用字遣詞嚴謹
  • 帶出內容的延伸、下次可以如何改善(具體說明修改的過程,而非單純事實上的修正)
  • 注意:反思心得與自主學習等素養能力有強相關

格式排版

    • 摘要動機要放在明顯的地方、前頁
    • 中間內容可階段性鋪陳反思
  • 心得該放在哪邊(一開始就呈現、作品最後面或百字摘要?)

>>>就脈絡性而言,作品應先清楚呈現主題與動機,再放上反思心得才能幫助理解(可放在作品中段或後面)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 作品應與欲申請科系的相關學科知識或素養能力連結?

學科知識的變動性與範圍較大,但擁有素養能力會使學生較具適應性,因此建議作品主要以相關素養能力呈現

2. 尚未定向的學生該如何做?



在未定向前,作品呈現可以素養能力為主

可從性向測驗的結果大方向地摸索有興趣的領域,瞭解該領域共通的素養能力並做呈現

3. 該以pdf或簡報等何種格式呈現作品?

格式是其次,只要選擇的形式能幫助完整表達作品重點即可,且可依同學習慣方式調整

 

第3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1. 綜整的學習紀錄、學習單的比較

作品應該要有明確的主軸和學習目標(無論是綜整學習紀錄或學習單皆然),但要在一個豐富的課堂中呈現特定重點應該如何做呢?

  • 認為學習單單薄,難以在單一次課程呈現完整學習的經驗。
  • 課堂規劃的目標和個人的學習重點,不一定一致
  • 具體做法:可以透過學習目標、學習動機來為作品定錨,記得首尾連貫,後面的過程其實可以回扣到學習目標

  1. 通用的建議

脈絡:具體課名、基礎概念(特別是強調多元探索、素養能力的課程學習成果)、跨領域的原因

  • 其實不用擔心跨領域,重點在於過程、素養能力、學科知識(從這個課堂學到的東西)

過程:具體細節(探究時嘗試了什麼、什麼失敗、改善了什麼、學習單的小成果呈現,例如作品是人權信件,那麼要呈現信件內容、綜整學習目標的自我檢核,呈現完整的學習過程)

  • 團隊合作中,具體呈現個人任務→以及從中的學習、心得反思

格式:透過不同的顏色、符號標示,可以吸引到目光(但如果太過眼花撩亂或資訊過多仍然很難理解重點)


心得反思:具體呈現細節,和生活、個人經驗扣合,避免大而無當的評論

  • 結合生活是可能可以操作的面向。
  • 學習知識的額外應用與延伸。
  • 在課程中學到什麼,從無到有的成長。


小論文的呈現形式

教授的建議:先把心得反思、背景放在第一部分,把小論文當成學習過程

重點條列和附件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小論文要不要加心得反思,如果可以要怎麼加入?

1.不管是何種形式的作品(不限小論文),在作品前方以短篇幅的文章重點陳述作品內容。

  • 教授建議:重點條列與附件。
  • 可以照自己的目標、自己習慣的形式,如果能夠清楚表達完整內容。

2.心得是以短篇文章或是條列的形式呈現更好呢?

2.故事是希望比較有溫度,條列是希望清楚,二者可以展現的特質不衝突,可以在條列的標題中使用比喻,既清楚又有故事。

3. 筆記呈現的方式可不可以直接放?

  • 想成課程學習的過程

3. 可以用包裝學習過程的想法來處理,讓筆記更完整、有特色的呈現。

4. 有些人擅長文書呈現過程,有些人擅長口語表達,那需不需要有更多元的形式讓大家選擇?

  • 不要太過偏廢,可以嘗試去學習

4. 不要太過偏廢,可以嘗試去學習多元的能力;作品的完整性(脈絡、學習過程)仍然是首要目標。

5. 素養是非常抽象的能力

5. 可以參考三面九項,知道從哪方面下手

→ 需要清楚表現出來 e.g. 把圓環放上去,檢核自己達成哪項能力,透過學習過程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