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8 中彰投雲嘉南場海報成果

2023/10/28 中彰投雲嘉南場海報成果

2023-11-07

上午場海報成果

第1桌

問題

解方

學生端  

  • 實驗學校與一般學校有差異
  • 學校教學方式較特別,不如一般學校考試導向

>教材為老師自編

  • 學生對電腦使用不熟悉
  • 學生負擔大:學校有規定的專題報告,加上學習歷程會讓學生較有負擔。



  • 實驗學校有「學習工作本」
  • 有相似學習歷程的功能,工作本內容包括心得、討論、筆記,類似學生自製的學習成果。
  • 專題也能訓練電腦文書使用


學生端

(一般學校以升學為主)

  • 制度並行,學生時間倍受壓縮
  • 一般課程與升學申請制度並行,學生時程分配與比重權衡上的焦慮?


  • 選擇對學生有利的升學管道(特殊選才等)
  • 跟隨校定時間分配校內學習與多元發展的比例
  • 校內測驗著重素養與基礎能力的學習成果
  • 而非強調難度與鑑別度、學測強調「選考」制度

其他(制度)

  • "學習歷程" 對於 "升學制度" 的影響力之疑慮

  • 一階申請設標,成績不足則學習歷程淪為其次。

  • 並非每個摸索(自主學習)都對檔案準備有效

>高一學生花太多時間於自我探索,但不確定是否與未來升學有關聯





  • 階段性發展
  1. 高一可以先把成績顧好,提升基礎能力,
  2. 高二高三之後著重多元發展之報告、討論
  • 學生、家長、老師對學習歷程的茫然
  • 準備歷程的方向、實質效益的不確定,準備學習歷程的投資報酬率不高
  • 是否提供學習歷程檔案sop(擔心缺乏特殊性
  • 提供多種類別樣本給學生、家長參考
  • 強調並無特定樣式
  • 廣泛舉辦說明會的
  • 以減少資訊落差與焦慮,提升家長、學生對學習歷程的理解

分科測驗考/不考國英

y

  • 學測成績一試訂終生,學生學測成績不理想便不可逆


配套措施

y

  • 選考制
  • 恢復選考,需要的學生再去考
  • 保留學生選擇的權利

n

  • 多考國、英加重學生的備考壓力,同時壓縮學生準備其他科目的時間

n

  • 強調溝通能力的展現作為評測
  • 溝通能力的展現,比起考試更為重要

其他

  • 對中後段學生,不考能聚焦準備於其擅長之處(社、自)
  • 成績較好之學生可能較希望要考
  • 學測失誤、較平時不理相

  • 分組可能使學生不重視另一科目
  • 理組不重視社會科
  • 不考試沒動力
  • 繁星公平性問題
  • 自然科會加考社會科,

其他

  • 升學評斷依據多元化
  • 可參考平時科目、小考的學習表現、能力來評分
  • 平時心態、生活、學習態度

  • 不同素養能力的呈現大於考試的意義
  • 強調基本素養能力


 

下午場海報成果

第1桌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1. 「自發性」的養成:高一主動認識與探索學習歷程檔案(含:好的範例),學習歷程檔案的呈現著重自己深刻用心的學習心得,不徒增無意義、淪為表面的經歷
  2. 跨科系(如三類-->二類)如何「自圓其說 」- 忠實呈現方向探索或轉折的心情(透過自述、動機補足)
  3. 保持時時紀錄的習慣,重點強調參與活動的「反思」
  4. 呈現學習「歷程」=自述、感想,說明展現進步的軌跡
  5. 強調看見學生的個人特質以及素養呈現
  6. 製作學檔的能力要從無到有,對學生負擔大,希望老師多給以前學長姐的經驗,以及鼓勵同儕之間互相討論,可以互相精進也能給彼此壓力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 高一還沒有方向、不熟悉歷程檔案
  1. 趁高一有時間,多參加活動,尋找方向、了解自我
  2. 高中端多累積、提供優良的多元「範例」給學生參考
  3. 有整合呈現時間進程變化、實力累積的過程就好

      2.  不擅長對外表達自我、靜態的學生

  1. 透過模擬、擬稿 ,同儕間多練習、學校提供模擬面試練習
  2. 平常保持紀錄的習慣(很有參與感的、有反思的..)
  3. 加強閱讀、寫報告的訓練,以精進文字表達能力
  4. 除非是重口才的科系,否則面試主要是證實「真實性」

      3.  多數學生並不擅長美宣與排版

  1. 圖文呈現重點:簡潔明瞭 > 花俏華麗
  • 圖片+文字(呈現邏輯、簡要)
  • 加註重點的畫記與框線
  • 強調分類與統整(如:善用心智圖)
  1. 更多元的範本參考
  2. 提供相關課程

      4.  認證制度

  • 老師端認證、輔助歷程漫長
  • 學生堅持不改的情況下,老師認證心態焦慮
  • 存在師生之間的主觀認定,認知落差

  1. 高中教師人力資源、員額再增加
  2. 老師可提供「最低通過標準」的多元範例與框架,並針對有意強化優化的學生再行輔導協助
  3. 大學端對於高中認證制度是有信任的,比較在乎「真實性」、「正確性」,內容優劣與否可以不需要擔心
  4. 鼓勵學生多跟同儕互相交流、推進學習
  5. 強化師生溝通,試圖理解不同老師的不同要求與特性

      5.   城鄉差距是否影響審查

  1. 審查端盡量限縮營隊等憑藉資本的經歷,僅作為校內以外的補足,重要仍為闡述
  2. 學習經驗融入「在地」特色(如 在地探究),學習的動機、歷程、成果比較重要

      6.  數位落差

        (如 沒有電腦、沒有文書處理系統、不了解文書檔案細節處理)

  1. 從學校制度面盡量提升,由學校提供電腦教室、授權軟體給學生使用
  2. 內容大於形式。數位形式或許比較次要,也可以「手寫」之後學校提供掃描數位化再上傳
  3. 文書軟體課程教學

    7.  學習歷程檔案的意義

  1. 促進方向確立與自我探索--> 做出自主性高的「選擇」
  2. 教學輔導上:
    • 區分前中後段,給予學生釣竿,給予技術上、學長姐經驗上的輔助(如 拋擲問題引導,「鷹架式學習」)
    • 鼓勵學生多交流共好、共學,找到各自的優點與特質,讓學習的旅程不孤單,且提早熟悉未來科系的學習內容(避免大學志趣不合)
    • 高中老師調適心態,尊重學生自我選擇

 

第 2 桌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建議高中端的開課方向(長期)

  • 大學科系資料庫
  • 高中端針對學生常常申請的科系之特質(素養),整理後開設課程課程,不需要迎合科系專業
  • 可以透過分組、分工合作的方式整理資料
  • 可能遇到的問題:
    • 需要較多人力與時間進行
    • 以華德福而言也許是有一個時間可以讓老師、學生們討論這些科系有哪些共同點,但體制內的學校可能相對來說較難,不曉得什麼時間可以進行。

可能的困難

解方

  • 希望上傳豐富、精美的照片與影片,會受限於上傳系統的檔案大小限制,因此需要一直壓縮檔案
  1. 還是要看各科系的要求
  2. 對審查教授而言,精美的圖片與影片並非重要
  • 內容為重點,作品中傳遞出自己的收穫與反思
  1. 部份作品可以與科系無直接關係,但作品要跟個人發展有關係
  • 各方探索,但可能在過程中製作的資料與申請大學的備審無關

  • 高一到高三:探索文組的科系、但最後想要申請跨組的,該怎麼呈現?

  • 如何讓老師快速的看到自己的動機  
  • 收穫與成長更為重要,並非要與大學科系相關
  1. 重質不重量
  2. 高中一開始有個大方向就可以
    1. 大學端就可以評估有沒有潛力、學習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如何解決
    2. e.g科目對應科系

  • 網路上有很多資源,如果想申請資訊系可以利用一個週末擁有相關的作品。
  • 但有作品只是基本門檻,若要有特色,還是要有更多自己的付出與巧思

  • 高中時期無法錨定自己的興趣
  • 一般學校缺乏實現探索的管道、手段



  • 多參加大學營隊、接觸不同的領域
  • 利用刪去法來飾選自己的興趣
  • 家庭的後援很重要
  • 家長持續與孩子溝通釐清、並給予支持
  • 大量非目前體制內之特色課程(木工、手工藝...)
  • 如何規劃時間製作學習歷程

大學同學

  • 過去經驗:段考要到以段考為主、善用課餘時間製作學習歷程檔案
  • 減少製作的作品數,選擇比較多時間參與、獲得比較多心得的作品

高中老師:

  • 華德福的同學比較沒有時間上壓縮的問題
  • 主要問題在於時間更多、東西也更多,反而因為沒有進度可以做編排、平常沒在整理而有狀況 
  • 還沒開學前預告課程,讓同學知道有哪些工作需要做,讓孩子自主規劃
  • 協助同學在假期(春假、秋假)整理、搜集跟上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