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2 桃竹苗中彰投場海報成果

2023/10/22 桃竹苗中彰投場海報成果

2023-11-06

上午場海報成果

第1桌

問題

解方

系統端大學端

1.不了解大學端的偏好,擔心造成作品不利,不擅長常見格式的學生也難以發揮

攝影、繪畫、音樂等特殊作品,大學端會更偏好怎樣的呈現方式?


2. 學檔對不擅長文字使用的學生不利,是否能使用AI輔助使用,請學生用AI協助後再修改統整。想了解大學端對AI協助的看法


3. 學生需要明確書寫學檔的引導,但格式又會給予框架和限制。


4.學習歷程平台介面不直覺,需要再確認的流程過於繁瑣



1.希望各校系能更透明公布希望看到的學檔內容、格式


2.高中、大學、學生與家長一起共議學檔格式,引導學生第一步的學檔製作,但不一定要使用,在給學生方向的同時也確保不會限制學生發揮

格式方向:如何用最快速的方式讓大學教授了解學生


3.利用資訊課教學AI的使用,給予明確指令,把AI產出與自己的作品作出平衡,做輔助工具使用,減緩學生製作檔案壓力


4. 優化學習歷程檔案平台,讓操作更簡化、直覺




高中端

學校在學檔方面的輔助與引導不足


1. 學生不明白製作學檔的意義

學校輔助程度高,但學生僅為了交差而交出作品,不了解製作的意義,也不滿意作品結果


2. 老師對學檔的要求不同,學校沒有明確引導學檔格式,學生與家長混亂,且不清楚大學端喜好

1. 學校多元選修,安排學生參加大學課程或是更多課程,做成自主學習作品上傳


2.由學校提供學長姐學檔範本

各校在高三學長姊的作品中進行比賽、排名或是進行學檔展覽與相關書籍展覽,並依學群與主要科系細分優秀作品,提供學長姐範本給家長與學生參考

協助學生寫展覽學習單心得,觀察學長姐作品的優缺點


3.改善學校與家長學生的聯絡管道與資訊提供管道

建立學生家長的email清單,在高一入學前的暑假先讓學生與家長了解學檔明確內容,有相關資訊(學檔內容、工作坊等)時就寄給家長,讓學生多多利用寒暑假時間進行多元學習


4. 教師安排期末報告直接進行學檔的製作(個人報告或分組報告皆可),減輕學生額外製作報告的負擔

學生端

1.學生未來方向未定,需要明確的方向協助與引導製作學檔,但不確定準備方向,也不知道是否全部都要準備


2.學生沒有時間了解學檔,與在讀書時間之外進行更多探索(營隊、服務學習),需要耗費額外時間與金錢探索;參加營隊後學生依舊迷惘,需要有範本給學生方向


3. 大環境依舊以考試為主,且有繁星設計,學生依舊需要重視每學期考試。對於學檔只想交差,教師也沒有關心學生作品


4.轉換方向後不知如何使用原本的作品,不清楚如何統整上傳的作品來因應不同科系申請


5.興趣探索相關管道的資訊傳遞不足,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了解營隊、志工服務等資訊,名額也偏少



1. 教師、家長引導興趣探索

教師、家長引導從興趣著手,做多元表現的書寫。

方向轉向時可以真實呈現自己的學習歷程(綜整心得),多元、跨領域的內容可能會是加分的表現

讓學生把力氣花在有興趣的科目,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上傳作品,展現真正的學習狀況,由師長把關


2. 增加興趣探索課程名額

選修中較熱門課程容易爆滿,學校可以取消志願序排列,而是增開熱門課程,協助學生學習最想要的課程


3.相關資訊平台的整理與流通

由相關單位整理資訊統整平台,直接統整所有相關資訊,方便學生與家長查詢


4. 學檔於高三時期精緻化,高一二為材料的蒐集

在學測完到申請的時間,利用三年級上學期的檔案數將過往作品重新修改製作、重新上傳、精緻化


5. 學檔件數依照高一到三不同需求做出修改

調整三年要繳交的件數,高三生會更了解如何表達自己的學習歷程,可以開放更多件數



 

下午場海報成果

第1桌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1. 確定想走相關領域後,就開始先查各科系情報與需求能力的差別,研究更多出路與課程相關的內容,盡早準備學檔的安排與設計。
  2. 內容「老實寫」,才能展現個人特色,面試時的問答也更能展現個人特質、思辨能力與邏輯能力。
  3. 讓弱點變成加分項目。展現自己從負面經驗得到正面意義的過程。
  4. 在不利的項目擷取擷取更多對自己有利的資訊,放大有利資訊的比例。
  5. 若是有項目表現不好但沒有其他有利資訊可擷取時,提前準備應答內容,比如改進方法、補救措施,將準備與補救的方式量化,表現出自己的反思與行動。
  6. 學檔篩選過程中一定會有沒有用上的檔案,但這些其實都是累積。不要把學檔的作品以做學檔為目標去做,學檔作品的製作過程本身就是探索的過程,最後才會去篩選。可以多方嘗試,不要以目標科系為侷限,無須為自己作品的太過繁雜感到焦慮,也不一定必須走在某個專業上。
  7. 展現出沒有直接相關的學檔作品拿來申請的理由,沒有直接相關的作品也可以有連結(從能力和興趣兩個方向連結,連結基礎能力、跟科系相關的普遍能力或是科系非常看重的特殊能力),呈現學生的特色


可能的困難

建議做法

製作學檔能力及探索相關問題

  1. 對於不清楚如何準備學檔的同學來說,模板仍是很必要的工具,擔心無法做出大學端想要看到非常獨特的作品
  2. 學生的方向無法確定,且時間多用在學習,沒有更多時間探索,如何引導學生探索自我興趣
  3. 學生無法培養展現自己成長的書面與資料化能力。
  4. 高中端老師為了完成學檔要求,每一個科系都要求額外的作業,想刺激學生去探索並且完成,但反而造成學生更多作業壓力,這些作業也非興趣內容,失去探索興趣的時間
  5. 做出來的作品也不符合大學端需求


  1. 模板做為引導性的工具沒有問題,內容是更重要的,模板僅是提供架構
  2. 入學管道很多(特殊選才、個人申請、分科測驗)呈現出學生對自己狀態明確理解和投入的程度差異,應能適性選擇適合自己的入學管道
  3. 學校不該把所有的探索課拿去上正課,而是留時間給學生確實探索
  4. 可以在上課時兼顧學檔作品的完成與上傳,學生在修課同時也可以減輕作品製作的壓力
  5. 基礎能力的培養和自由度很重要:
    正課之外可以給方向,有興趣可以完成某些內容,但不強制。學生有需要的時候應做引導而非要求。高中生可能對有些事物有興趣,但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老師可以指出方向。
  6. 高中老師或許要轉換教學的心態,可以考慮在課堂上融入自主學習的成分,讓學生知道學習並不是只有考試和分數,而是可以依照自己的方法、步調來學習

自主學習課的改進

1. 自主學習課上,老師只開放學生做自己要做的事,但沒有給予引導。學生頂多只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無法再往興趣深入挖掘。


2. 自主學習計畫寫的東西與科系沒有太大關聯該如何處理?


3. 傳統升學學校的限制較大,有部分學生希望能到校外進行自主學習,但無法在課程時間行動,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反而在自主學習課程時間無事可做。

  1. 學校透過修改相關規定,讓想去校外學習的學生善用自主學習時間
  2. 自主學習決定主題時,學生可以和朋友或是想走相關領域的同學,詢問與討論其他同學的主題和想做的形式,做為參考。
  3. 切入點可以用國際或近期的時事去探討與切入,或是從生活尋找,從自己覺得有趣的地方切入會更有動力,透過和同學討論也會更了解自己相對有興趣的內容
  4. 自主學習的內容可以嘗試一群人一起進行,發展空間會更大
  5. 自主學習課或許不該讓學生做「自主學習」這件事,而是給學生方向,告訴學生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如何規劃,動機、目的、目標、時間安排,學期末安排分享。真正的學習不會只在自主學習課上,而是課外的內容。自主學習課要分享學生彼此的學習、專注引導與發表。老師也藉由自己的經驗和學生一起共學共好。
  6. 自主學習需要配置老師引導同學,老師要持續進修,要花一定的資源去培養這樣的引導者。
  7. 學生學校對成年人的工作與生活想像很缺乏,可以邀請家長來進行職業工作坊,連結學習和未來職業、人生經驗之間的關係。

學檔追求的能力在高中教學現場很難實地培養

  1. 學生閱讀量下滑導致書寫能力的下滑
  2. 表達能力、思辨能力需要後天長時間培養,在高中教學現場並沒有太多培養的機會。
  3. 傳統高中在表定上面的探索課沒有成果發表或是反思的時間。做出成果要歸檔時必須花更多時間反思
  1. 省思、表達能力的培養,可考慮找同學、老師交流詢問,探索自己某項成果的能力與能夠反思出來的能力,不斷修正,再慢慢學會表達
  2. 可以用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先討論後再安排各組兩到三分鐘的成果發表時間。比起單人成果發表講的時間更短,且小組討論也能確保每位學生都有發言機會。老師則用引導的方法引導學生發表,比如提出方向、小主題,給學生發表
  3. 學校可以多鼓勵學生去參加學習歷程分享會、小論文書寫,每年或每學期有小成發,了解自己的不足,改善學生表達與省思能力。
  4. 學生可以找不同的老師給予學檔建議。
  5. 有相關網路LINE匿名社群,可以匿名丟自己的備審資料,熱心的大學教授或高中老師會針對檔案內容給予建議和調整。
  6. 可以和其他同學交換檔案看,互相交流意見

 

第2桌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1. 盡量不要照抄模板,在審查時容易審美疲勞。
  2. 建議高中生多多探索志向、職業。
  3. 參考校系分則,作品標題直接用同一個詞,避免大學教授無法找到必要內容。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 大考中心需要提供統一模板嗎?



  • 釐清「模板」意義:是架構或是移植敘事方式?前者理想、後者容易造成作品一致;後者應參考多份範本,從中消化吸收「中心思想」(為何這麼寫、想表達什麼概念?)

  • 優點:學生較有方向/做學檔的時間比較少

  • 缺點:失去個人特色/每個學系需要的特質不一樣,系所之間的異質性很難呈現於統一模板/網路上已有很多模板資源,不需要再由中央機關發布模板

      2.如何協助高中生尋找志向(認識工作行業/科系)

  1. 課程規劃:高中老師的課程安排可結合了解職業的作業。
  2. 課外活動
    1. 人社營激發蠻多對未來的想像
    2. 大學教授到高中開授微課程
    3. 參加大學博覽會
  3. 職業期望: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去104、linkedin看看,知道職業需求、薪水
  4. 可先從選組決定大方向,心態可調整「選組不是分歧、限縮方向。」

      3.   對於自身作品完成度不高的不安全感,高三是否要重做




  • 建議同學東西先求有再求好,要了解為何重做。釐清作品狀況,目標是大學端了解作品意義(例:只上傳筆記難以了解學習的收穫,不建議勾選)

  • 可以在綜整心得內呈現成長曲線(著重於個人特色而非內容精緻度),呈現學習進展。(同一份作業的before/after的呈現方式可以從綜整心得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