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6 高屏場海報成果

2023/09/16 高屏場海報成果

2023-11-03

上午場海報成果

第1桌(老師)

問題

解方

學生製作意願低





一、提升學生製作動機的方法

  1. 讓學生了解二階審查中,學檔所佔的比例
  2. 面試和學習歷程的關聯
  3. 利用中午或班會課做學生講座
  4. 讓學長姐回來分享學習歷程的重要性
  5. 教師多給學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壓力(如個別晤談)
  6. 課諮師/導師了解學生的困難,並試著和學生一起解決
  7. 比賽
  8. 訂進度(找主題、找資料,全班一起做這件事)
  9. 教師社群共備,解決學生的困難
  10. 把可以做的學生找出來當領頭羊
  11. 行政和教師,學校和家長的多方合作
  12. 從多元表現開始,且用有結果(如證照、比賽)的活動、成果開始,再回推到歷程

二、認知到部分學生未必需要製作學習歷程(非以升學為目的的學制,eg. 建教班)

文書軟體使用(學生資訊設備不足、學校平板車不方便隨時取用)

國中小先進行文書處理的訓練

必修課程時間不足

考試、課綱各單位應該系統性思考相關議題,整合教育的核心價值

學生自我探索不足

 

分科測驗考/不考國英


  • 原因
    • 考:大部分學生考分科的原因是因為學測沒考好,應該再給一次機會,國英在升學競爭扮演要角
    • 不考:高三下國文科可以有更多發展,如:文字閱讀、書寫,補充中學國文教育在應用上的不足

配套措施



 

第2桌(學生+家長)

問題

解方

學生端

一、具有效性和時限的檢定證書可不可以直接呈現到歷程檔案上?



一、可以。

  • 能讓教授較了解學生曾參與過的活動或較突出的特長,檢定不會因時間而磨滅參與過程,因此是學生能力的展現。
  • 覺得大學端會更喜歡這類型內容,若學生有考取檢定也會想呈現到檔案上。

學生端

二、沒有課外活動,學習歷程檔案只剩學校活動可以提供,要如何呈現出學生獨特性?





二、

  • 加強參加活動的實際感受,比如從活動中學習到的內容或是參加後的反思
  • 以時數鼓勵高中老師依據自身興趣開設工作坊,在高中提供學生接軌出社會的相關課程或活動,學生不僅能自行挑選參加內容,也能提早在高中就釐清自身發展性向,可能對就讀大學會是好方向。

高中端

三、 學校提供資訊不足

  • 不知道如何製作歷程檔案
  • 不確定是不是符合大學端需求

三、高中和大學統一評判標準。

  1. 高中端、大學端提供範例讓學生了解呈現方式。
  2. 高中端定期(一周兩次)舉辦相關課程,希望有專門的老師負責帶領,可以即時提問與獲得回饋。
  3. 大學提供錄音檔或是設立資訊專區,提供學系審查指標及作品範例,讓學生更清楚知道撰寫方向。

大學端

四、大學端如何審核、判斷作品真實性?





四、

  • 面試:面試時教授針對歷程檔案內容提問,若是學生自己的作品就能講得清楚流暢,讓面試官(教授)確認為學生自己所著。
  • 紙本:學生的製作、文筆上可能較生澀,經驗上教授應該能從紙本判斷是否為代筆。

分科測驗考/不考國英(若組內無共識請分述正反方意見)

配套措施(例:考試方式、課程安排、輔導措施)

  • 要,分科是給學生的第二次機會。
  • 分科的國英跟學測一樣範圍即可。
  • 不要國英成績採計比重較重,對相對不擅長的孩子而言會比較好。
  • 學測後國英課程應該要繼續,培養基礎能力。
  • 讓學生自行選擇要不要考,可能有加分或優惠的方式。
  • 除了紙筆測驗,也可以利用錄音的方式,考核學生英語、國語口說能力。

 

下午場海報成果

第1桌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 學習動機低:在體制下與社會期待,壓縮學生從國小到高中的探索時間,並框定特定成功模板(成功職業的想像、要上大學甚至研究所),以致在108課綱下,大部分學生是為了升學而探索,而非因探索而藉由學制深耕熱情,同時造成教師上課內容量太大。
  1. 國小國中就開始挪出時間探索,培養學習熱情與動機
  2. 補充大學資訊(具體學習內容)、和與新興產業出路的想像,讓大家知道大學科系在做什麼
  3. 給一點壓力,讓學生完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事
  1. 學習歷程自述,不知道該怎麼寫,形式上呈現的要件有什麼?
  1. 有小標
  2. 不要亂畫重點
  3. 加強基礎語文能力,使用正確的標點符號、分段
  4. 排版簡單、一目了然
  5. 參加講座、營隊、研習,了解他人經驗
  1. 學習歷程自述的篇幅?應該要呈現什麼?
  1. 個人簡歷
  2. 與科系的連結
  3. 對科系的熱情
  1. 自述感覺要寫很多、不知道要寫什麼
  1. 忠實地描述自己的體驗
  2. 可以用校內經驗+反思性、回饋的論述
  3. 把「微不足道」的經驗寫出來,看見學習態度和能力
  1. 高三下學習時間的調配
  1. 如何學習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2. 回到個人學習動機、自律、自我規劃
  1. 一階篩選用成績篩選會篩掉有興趣、定向明確的人
 

 

第2桌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1. 獨特性 學生要找到自己的獨特性、人格特質才會是大學端審查更注重的方向。
  2. 真實性 學生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對自己負責,避免進入面試時被問倒。

可能的困難

解方

學檔製作

一、高中求學過程中若有轉換志向,要如何準備學習歷程檔案?

  • 擔心得獎紀錄和申請校系的關聯性可能不夠
  1. 在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時可以著重表現轉換科目間的連結
  2. 轉換志向自己需額外加強不足課業,可以展現出學生積極學習的態度,在大學端反而可以加分。

學檔製作

二、高一製作的作品比較樸素、不成熟

  1. 高一不成熟的作品可以放進歷程檔案,呈現學習成長的軌跡。
  2. 高三以PDF檔主題式呈現高中的歷程與自主學習,扣合申請校系主題(注意PDF檔上傳文件有容量上限,只需呈現重點)。

學檔製作

三、學生自行發想的報告主題較小眾

  1. 題目小眾沒關係,主要在歷程檔案中表現出題目與學生自己的關聯性、與科系的關聯性,或是在過程中的學習與反思
  2. 校系審查也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與人格特質,在面試時會詢問學生如何克服遇到的困難。

學檔製作

四、相似模板會不會讓大學端認為是由其他單位統一指導製作?

  1. 不需太過注重作品的美編,內容才是審查重點。有條理的整理報告(標題、摘要、表格排版、反思)也可以,美化則是幫助在審查時能短時間看到重點。

時間分配

五、學生時間分配

  1. 建議的製作時間軸
    • 高一:先跟導師溝通,討論大略方向,建議從簡單、有興趣的內容作入門。
    • 高二:和先前製作內容不連貫是OK的,這時再選定往特定目標校系前進。
    • 高三:可補上目標系所所需或可增加的內容並做總結。
  2. 把握各科目上傳機會
    • 高三備考時再做報告會很累,建議在高一、二時就可完成大部分,或是先查詢有興趣的校系分則做參考。
    • 在議題探究等高一、高二時才會出現的課程,很容易於製作歷程檔案時用到,因此遇到課程時建議用心製作報告並上傳,避免申請時缺少該部分資料。
  3. 課程、活動時記錄過程
    • 可事先保存各項活動的照片,避免申請時沒有額外資料,也能表現在該活動的貢獻,增加回憶點與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