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0 桃竹苗場海報成果

2023/09/10 桃竹苗場海報成果

2023-11-03

上午場海報成果

第1桌(老師、學生)

問題

解方

學生端

1.同學可能會對於學習歷程檔案沒想法該怎麼辦?




  • 可以讓學校端舉辦學習歷程檔案成果展、競賽(校內或跨校),並將得獎作品在學校公共空間或網站上公布,讓其他同學也可以參考,同時也可以透過跨校系的交流。

  • 利用會考後的空白時間,和同學簡述大學考招制度和學習歷程寫作相關資訊

學生端

2. 學生被限制使用電子產品/家裡沒有電子產品,或是無法利用課餘時間製作學習歷程檔案


  • (如果學校有限制電子產品使用)跟學校申請使用在上課時間手機
  • 跟學校借用手機電腦等設備,或是教學軟體資源
  • 學校透過資訊課程,教導學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需要的常見工具,也幫助同學們在校內完成學習歷程檔案

學生端

3.  學習歷程檔案被老師退回的理由是沒有符合老師的課程要求,如何平衡教師對作品的期待和僅確保真實性的原則?


  • 因為老師端各自有衡量標準,學校輔導室/輔導教師應該要跟老師溝通、提醒老師,希望宣導力度增強,讓老師知道同學有多少科目要進行,減少過度要求的情況
  • 建議可以增加學生與老師溝通的功能,以及分段上傳功能(例如作品與100字簡述分開上傳)
  • 老師提供參考做法:如果離上傳截止日期還有段時間,不符合標準的作品會退回,但如果離截止時間接近,則會僅以真實性作為認證標準;將100字納入作業分數

學生端

4. 如果可以用PDF,為什麼現在要做學習歷程?

共識:向學生宣導學習歷程幫助同學紀錄成長軌跡,也幫助同學探索興趣,同時也減少同學們在準備個人申請時的壓力


還沒有達成共識的:調整PDF檔跟學習歷程檔案的佔比?只開放因特殊狀況(如重考、轉換學制)沒有學習歷程檔案的同學上傳PDF

分科測驗考/不考國英:不考

理由:

  1. 因為語文能力是基本功,並不會因為時間的增加有所不同。所以沒有加考的必要,應該要在後面的時段想他們未來大學銜接,以及對於自己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2. 覺得國英是基本能力,上大學之後應該更在乎分流後的表現

 

第2桌(老師)

問題

解方

制度端

  • 因家長無系統權限,對學檔資訊模糊,家長群不知道小孩做的狀況
  • 分科測驗比例縮減,擔心不適合epo的學生機會受限
  • 家長可以知道學生的上傳狀況,更好知道何時需要介入

高中端

  • 不知學校會提供哪些資源供學生展現多元表現,或學生是否要自己爭取校外的活動和資源——擔心學校提供的資源的差異導致學生在學檔上沒有優勢
  • 公私立學校在承受的規範、管理上有所差異,使的學校在給予學生協助的程度上有所不同
  • 不知道課諮師是否真的了解如何協助學生做epo?是否具備足夠專業協助學生?
  • 學校應開設足夠的輔導資源,例如可以多開設講座、工作坊等方式推廣對學生有幫助的升學資源(網站、程式等)
  • 教育部應統一對公私立高中的規範及管理,讓學校再提供學生資源的方面受到等同的待遇和限制

大學端


  • 不知道大學教授想看的是什麼,會不會認真看?在學生未定向時期所做的學檔是否對個人升學有利?
  • 大學端可以提供一些對於特定領域有加分的營隊、書單、自主學習指引等,讓學生及家長在準備的過程中能與科系達到更高的匹配度
  • 大學端可以針對特定科系的學檔提供官方的資訊整合或對話平台,使家長、學生得以獲得有參考價值的資訊,不被多方資訊困擾
  • 教育部應給出大學端審核學檔(時程、該注重哪些)、學生製作學檔的明確規範(格式、排版等),有助於標準的統一以及統整方面較弱的學生獲得指引

學生端

  • 學生在尚未定向的過程中,所做的學檔對未來科系的匹配成不高,可能會浪費學生的心力以及排擠到學生的學習時間
  • 學生若是轉變志向,之前的歷程所學檔仍可作為學檔上傳嗎?
  • 教育部應提供官方的整合資訊,給予學生在製作學檔過程中的安排、方向、準備等指引,讓學生在製作的過程中不用再浪費時間試錯

分科測驗考/不考國英

  • 沒有討論到

配套措施

 

下午場海報成果

第1桌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1. 學習歷程檔案不只是升學的評分標準,也是幫助同學探索興趣、紀錄學習軌跡的制度
  2. 就算上傳到大學端的作品件數不多也沒有關係,重點是作品的品質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 同學要過一階(準備學測)才能進到自己的理想校系?基本學科能力跟學習歷程檔案該如何權衡?
  • 高中端協助同學分析適合哪個升學管道,課諮師要提供相關資源,避免過度引導學生申請入學
  • 開放一個類似特殊選才的管道,各系至少都要開放一個名額給以學習歷程為主的入學管道(並不是強制的)
  • 大學端透過分級,而非明確分數審查同學的學習歷程檔案,一方面減輕大學端審查壓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大概了解做到個面向的何種程度就好,減輕壓力
  1. 轉換跑道的同學要怎麼準備或上傳學習歷程檔案?課程學習成果比較沒有相對的產出
  • 同學在高三下還是可以上傳東西,老師說可以依據跟課程相關性,作為認證標準
  1. 是透過學習歷程去 check 適配性,目前大部分人的差異都沒有太大、會有些類似的東西出現。大學端難判斷是學生的天分、努力,或是學校的資源支持讓學生可以做出來
  • 凸顯差異:呈現個人特色(小組報告寫個人心得、分工)、為什麼會選擇那個題目
  • 希望不只是統整既有的東西,而能呈現分析能力和創造力
  1. 課業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時間衝突
  • 可以先顧好基礎學科能力,再進行檔案製作,呈現初步探索的過程即可

 

第2桌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1. 教授閱讀書審時間有限下,特別看重「學習歷程自述」,著重表達學生探索個人興趣和過程
  2. 「真實性」如何表現?
    1. 在學檔真實性方面老師可以要求學生附上分工表以及過程紀錄,方便大學教授查閱
    2. 大學端在審查上不只包含書審,如術科考試、面試等關卡也會要求學生表現對應能力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當學生轉變定向時或有其他領域專長,在製作學檔的部分會擔心與科系的匹配度不足,          相關內容如何呈現?

在大學端的立場,會認為仍先要有與科系相關的專業領域學習成果,額外的經驗不加分也不扣分。但學生在學檔內容中可以盡可能強調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等學習歷程自述的部分,讓大學端注意到學生個人與科系的連結

     2.各大學所重視的要點與評分行政流程、標準有差異,如何去說服學生學檔的效用和審              標準?

    1. 大學端本身科系分科較細,各科系間所重視的特質與要點自然會因領域、科系不同而有所差異
  1. 某些歷程檔案的共同原則是相同的(如「真實性」)
  2. 教育部應建立頁數限制的共識,以及審查要點的規則,不僅可以減輕大學教授負擔,也可以讓學生更明確了解學檔中應放哪些東西,消除大學教授都不認真看學檔的說法

    3.在現階段制度設計下,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動機依然比較低

  1. 考試配分和門檻依然重要
  2. 資源足夠但仰賴學生積極度
  3. 學生在尚未定向時上傳學檔可能會讓學檔與未來的科系不匹配
  1. 學檔本身應看作是自我探索的過程,而非評判升學資格的
  2. 對學生來說,學校提供比較多的選修課程,自由選擇和課程跨領域的機會讓學生更有學習動機
  3. 但在現行高中制度下,開設選修課程對高中老師壓力大,可以強調「重質不重量」,鼓勵學生專注運用「探究與實作」
    4.高中老師和家長如何提供支持,幫助及早建立明確志向?
  1. 家長教育態度較為自由和採取支持的立場
  2. 學校老師有提供具體的指導和對科系的認識,例如「華文」和「中文」,前者比較強調現代文學
  3. 學生需要主動詢問老師相關資訊;但對跟老師較不熟悉的學生來說,需要整體輔導制度的加強(不只是課諮師)
   5.專業領域佔比重,大學端能否提供相對應的性向探索的資源?
  1. 大學已經有辦理營隊或和地方政府、高中的合作
  2. 有網站(如CollegeGo)提供資源,但還是要學生自己有興趣

 

第3桌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1. 學生在剛開始時未定向,會感到沒有方向感以及徬徨,會使初期作品沒有方向性?


1-2. 那如果比較多呈現的是比較多高三的作品,那這樣大學端會如何操作以及評分呢?

  1. 不需要糾結自己有很高標準成果,按步就班準備,盡量呈現自己以及想給教授的東西,可以盡量展現自己的自主能力以及獨特性。同時老師也可以給予修改建議,學長姐也可提供過去範例參考。
  2.     2.可以自己多加找資源,而不是被動被告知。努力在高一前段就可以找尋自己未來方向,這樣可以和大學校系與志願有比較好的對應。
  3. 有些較特別的活動、有鑑別度的活動,大學端才會關注這方面的活動。並會在面試時詢問活動過程,了解他們在活動中自己的反思。
  4. 雖然探索資訊很困難,但是早一點發現才是好事,就是可以透過自己的活動經驗、自主學習、興趣,並不需要過度擔心和未來科系無相關,可以針對各個事件分享學習到的事情。
  5. 高一、二作品不滿意仍可以透過高三時再去補充也可以不需過度擔心。

2. 在查詢科系時有時查詢不到資訊,此外學生在對於面試的能力比較難以準備,那該如何準備?

  1. 模擬面試、頻繁練習,可以多加利用學校資源練習
  2. 可以利用ioh校系分享看學長姐經驗分享和教授對系所介紹,也可以利用社群平台上找尋經驗資料,就是要主動找尋資料。
  3. 最重要的還是成績的門檻
  4. 在面試上可以侃侃而談,對於自己的言論有一定的自信,以及有一定程度的回答問題即可。

3.各科成績很好的同學無法填出自己的志願,因為比較拼命在讀書但不知道自己的志願以及發展,老師該如何輔導?

  1. 對於成績很好的同學可以先對他的成績訂定目標,其他的同學則可以利用刪去法釐清自己的目標。
  2. 大學可以跟高中結合,參加大學博覽會,增加探索的機會。

4. 高三下學生學習不完整,以致銜接大學課程基本能力有落差

  1. 希望教育部可以依照各校系需求,若有需求可讓校系簡章明文規定二階審查要看高三下成績,或僅能仰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5. 高中學生一開始會感到沒有方向感以及徬徨,這將導致一開始的成果是很青澀的。

  1. 不需要糾結自己有很高標準成果,就是盡量呈現自己以及想給教授的東西。並展現自己的自主能力以及獨特性。老師可以給予更多建議(例如國文科老師幫助修改字句),學長姐也可以提供過去範例參考。
  2. 學生可找詢外部資源,而不是被動被告知。努力在高一前段就可以找尋自己未來方向,這樣可以和大學校系與志願有比較好的對應。
  3. 建議可從事有興趣的活動,挖掘及累積個人特質,可用於高三和校系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