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0 東部場海報成果

2023/09/10 東部場海報成果

2023-11-03

上午場海報成果

第1桌(老師)

問題

解方

高中端

  1. 課程時數減少,教正課、引導同學完成學習歷程檔案的時間負荷大。同學要學習的東西太龐雜。
  2. 有各自特色的學習歷程檔案較少。學生沒有參與的興趣,做出來也很像,高一二時間幾乎都是在探索與改進。甚至有學生不做學習歷程,想直接分科。
  3. 素養相關能力應是自小培養而非到高中才開始學習。但學習動機不同,因為升國高中無須面試,不會有作品集方面的累積與能力培養。即使學習,也會因為無實作而無法實際應用。





  1. 發展引導學檔的習慣架構
    1. 請同學蒐集課程筆記,期末花一堂課的時間到電腦教室,請同學將這些材料彙整起來,讓同儕之間互相學習。
    2. 課堂開始時就介紹有幾種主題可以製作學習歷程檔案,運用實際案例來提供同學操作指引、實際分析過往學生報告的優缺點。
  2. 素養能力的培養向下扎根,國中國小開始訓練資訊能力、探索學習。
  3. 高中課程訓練實作能力,讓同學有能夠應用的技能。
  1. 高中生如何在高中階段探索志趣、職涯避免他們到大學才浪費時間,不知道自己的志趣跟能力在哪裡?
  2. 城鄉差距影響透過校外活動進行興趣探索
  1. 校內:高中行政透過班週會活動,邀請更多不同專業的人來分享,例如校友,或同社區、縣市出身,增進同學認同感;高中班導邀請家長來分享自身職涯。
  2. 校外:鼓勵同學參與營隊,獲得多元資訊和了解不同的職涯。
  3. 高中著重在素養能力、探索覺察,不管在什麼階段和領域都知道自己的目標,不一定是浪費時間。
  1. 學習歷程檔案的不同形式:應著重成果(作品集)或是著重歷程?
  1. 兩種形式都有意義,只是有不同的應用時機和製作階段。
    1. 使用時機、應用方式:要念相關科系,需要展現學科能力,有明確方向的同學可引導製作作品集、科展
    2. 課程階段:在低年級階段,學習過程著重在素養能力,呈現自己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高年級,比較熟悉,開始產出作品集、專題,同時複習學科能力,展現英文運用的能力。

分科測驗考/不考國英


考國英的優缺點

優點:失常同學能夠有補救機會

缺點:同學壓力大、考試成績相關性高


不考國英的優缺點

優點:高三下課程彈性開放

缺點:失常同學沒有機會

配套措施


考試:

讓同學自行選擇,不要硬性規定


不考:

思考結合英文檢定作為成績能力證明的作法

高三上學期要考的大考英聽,可以換成校外語言測驗

如果擔心校外語言測驗是綁升學,不太適合採用外面組織的分數,可以兩個分數都採計

 

第2桌(學生、家長)

問題

解方

系統端

  • 上傳容量不足
    • 影片(10MB)與文件容量(4MB)皆不足

  • 希望個別作品上傳容量再增加,上傳總容量同步加大
  • 影片精簡、附上影片連結

系統端

  • 寒暑假作品(營隊成果)只能上傳到下個學期

  • 透過跨學期的方式上傳,學期可涵蓋寒暑假成果

高中端

  • 主科老師對於學習歷程檔案未有指引,學生難以完成作品

  • 希望老師於學期開始時就述明課程大綱並準備可用於學習歷程檔案之既有教材,使學生有基本作品採用
  • 學生端

    • 自我探索需要多方嘗試,課餘時間探索難以分配時間
      • 如何自我探索
      • 時間如何分配

    • 參加營隊;邀請大學端至高中介紹校系
    • 於學測準備期(高二下)之前的寒暑假多方探索、嘗試(私立學校課業繁重不適用)

    學生端

    • 跨科作品如何展現

    • 可著重表現科與科的連結
    • 呈現個人素養與特質

    學生端

    • 學生直接選擇分科測驗,逃避學習歷程檔案
      • 認為學習歷程檔案效率較低
      • 不清楚學習歷程檔案如何呈現

    (待解決)

    分科測驗考/不考國英

    • 考國英
    • 原因:
      • 學測國英成績低就需要重考,若分科測驗考國英學生有補救機會
      • 數學有第二次機會,國英也應該要有

    配套措施

    • 考試內容:應加入高三下課程,與學測出題區別,否則會對學測生不公平;因分科測驗其他科目也有加入高三下課程,國英應採取相同措施;參酌大學課程銜接

     

    下午場海報成果

    第1桌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1. 高中生學習歷程的長期規劃(班導、科任老師&學校整體政策)
    2. 了解作品呈現的意義
    3. 先著重在各系所通用的共同能力、趨勢必須具備的能力等(解決問題、英語、商科的數學、程式能力、資料搜尋能力、邏輯推理),待確定志向後再根據科系來選擇活動的參與和作品的呈現。

    可能的困難

    解方

    • 學習歷程檔案和科系沒有明確連結
    1. 在還沒有立定志向的作品上,可以展現基本素養與能力,定向後再局部加強
    2. 教授會辨認作品背後意涵和呈現出來的能力,建議要有學思過程等附註。
    • 如何提升同學製作學習歷程的動機?
    1. 有興趣才有動機,配合探索職涯、探索自我來培養興趣
      1. 大學端:大學教授在高中開多元選修課、開設高中教師研習營
      2. 高中端:行政辦理展覽、老師開作業
      3. 學生端:同儕力量、多多接觸可能感興趣的活動來試錯
    • 多元選修可能有校際的資源落差
    1. 多元選修的課堂數配合學校規模,因此資源落差會存在
    2. 但修習多元選修不見得是真正的加分。要修過多元選修並且展現出自己的能力才是加分。
    • 多元的入學管道可能導致高分低就的狀況
    1. 個人層次:尊重同學個人意願
    2. 制度層次:尚未想到適合解方
    • 時程延後不一定有助於高三完整性,會有學生定性不足的問題
    1. 由學校替學生進行分流,協助創造學習氛圍與同儕激勵

     

    第2桌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1. 申請入學是讓大學端看見學生「適合」該校系,校系錄取是基於適合與否而非評價學生好壞,所以學生應先認識自己才能展現自己的優缺點。
    2. 高一高二未定向前可先累積素材,迫使自身反思。素材本就是零星的,不需要追求完美,這都是定向的過程。
    3. 學習歷程幫助學生們省思學習過程與內容,只是升學的一個方式,學生可以依照自身條件選擇適合的方式升學。

    可能的困難

    解方

    時間分配

    1. 時間準備高一、高二沒有經驗,高三學業忙碌無力準備學習歷程檔案


    1. 高一、二還是盡力完成學習歷程檔案作品,從製作過程中可以增進自身的敘述、呈現作品的能力,高三時則能更有效率且成熟地製作檔案。
      1. 檢討考卷中的反思(哪裡不足?如何改進?)
      2. 高三定向後可與校系多加連結
      3. 長期作品具長期追蹤的效果

    上傳系統

    1. 學檔繳交時間有限
      1. 必須選擇時間,只能選擇半年內,長時間的活動要放上去只能偽造時間
    1. 長時間的作品,勾選時間可以選擇當下行動時間即可,若有涵蓋勾選時間,還是建議呈現。

    評分標準

    1. 在校成績在升學制度作用為何
    1. 在校成績為申請入學的門檻
      1. 在校成績進步:若單科pr值有所提升或持續高分為有利條件,並會對學生提問
      2. 在校成績退步:大學端會注意是否成績落差大或者成績下降,學生也須了解自身狀況與如何克服




    學檔製作

    1. 學生沒有參照範例
    1. 輔導室蒐集學長姊作品
    2. 任課老師準備SOP指引,並給予成品反饋
      1. 學期結束後反思課堂印象最深刻的段落?
      2. 之中是否有感興趣的內容可以深入?
      3. 在過程中有學到什麼?

    學檔製作

    1. 未定性的學生如何準備學檔
    1. 先了解自身興趣(可能導致學生未有足夠時間探索各領域)
      1. 自營隊、社團多方嘗試
      2. 從小開始自我探索課程:小學、國中

    學檔製作

    1. 學生在製作學檔時沒有方向
      1. 任課老師未有時間指導學檔
    1. 與同學交流
    2. 主動詢問老師
    3. 觀看網路教學
    4. 家長可透過與學生對談引導學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