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9 雲嘉南場海報成果

2023/09/09 雲嘉南場海報成果

2023-11-03

上午場海報成果

第1桌(老師)

問題

解方

系統端

  • 認證系統不好用,如果按不通過,沒辦法再次修改上傳

系統端

  • 另外開設 Google Classroom 讓同學上傳作品,老師可以在這邊批改後上傳,確保學生作品如期呈現

高中端

  • 同科目不同老師認證標準不一,某些老師重視成果 or 作品,學生需要重新適應
  • 上傳時間延後至寒暑假,學生可能找不到老師,或是學生壓死線繳交老師可能來不及認證、指導、協助修改

高中端

  • 建議老師在學期一開始明確告訴同學,老師對課程成果作品的配分比例,以及認證時所看重的部分、必要部分
  • 認證期程
    • 提前設定期程上傳 Google Classroom,讓老師有足夠時間批改

學生端

  • 高一同學製作學習歷程檔案動機低落
  • 基礎編輯能力不足
  • 無實際操作經驗,對於學檔分類與定位不清楚,不知道哪些內容該放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

學生端

  • 學校資源
    • 設立系統操作課程
    • 課諮師至各班進行學習歷程檔案方向、升學管道相關內容宣導
    • 參加導師會議、教師自主研習、各科教學研究會
    • 由班導師主導、給予製作方向(各科老師輔助):導師是最了解學生的對象,需對於108課綱有一定程度了解
  • 時間規劃
    • 高一可做為學習歷程檔案試作練習、熟悉系統,到高年級再產出完整可繳交的作品
    • 高一學檔可往入學動機方向製作,或在多元選修課程撰寫修課動機,等到高三時再回來回顧自己的成長

分科測驗考/不考國英


  • 支持:
    • 給予學生二次機會
      • 成績中下學生補救機會
      • 會想考分科測驗的通常是不滿意學測成績
      • 從學測到分科仍有足夠時間準備國、英,能有效提升成績

  • 累積基本學科能力:特殊選才、繁星上榜同學在高三國英學習落後、中斷,可能無法跟大學順利銜接

  • 制度層面問題:如果國英沒考好,就不考分科,就直接去找適合的學校 >> 無法興趣導向

配套措施


  • 恢復分科考國英:考試範圍與學測範圍相同,只考五冊


 

第2桌(學生)

問題

解方

不清楚大學端重視的是什麼(與科系的匹配度或素養的培養)






  • 制度:應協調大學端與高中端,訂出匹配度與素養採取比例的明確規範
  • 大學端:大學端提供更多科系資訊,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領域,例如讓學校教授直接對高中端進行校系分享;且大學端應更明確的解釋自己所重視的要點與採計的比例分配,讓學生得以更好準備
  • 學生端:自己主動去尋找網路資源

課外活動花費過多成本,且不一定真正能探索興趣,增加學生時間安排的負擔和壓力及學習上所負擔的成本

  • 制度端
    • 教育部應補助弱勢(不僅限於法定中低收入)資源上的幫助
    • 協助製作各系所科系的介紹短片,讓學生更了解該科系,弭平資訊落差
    • 建議將學習歷程檔案視為加分項,而非必要條件
    • 應把學檔製作及更改時限延長
  • 高中端:學校可以將學檔納入成績的計算和課綱的安排,增加同學完成後的實質回饋感受
  • 大學端
    • 大學端公布量表解釋學測以及課外採計比例
    • 營隊規劃納入招生口碑、尋找人才的考量
  • 學生端:學生應分配好學檔的製作時間、學生應提升自已的自制力以及時間規劃能力,以減輕自己製作學檔的壓力

學生在高一高二尚未有明確定向時就要繳出學檔有壓力,學校對學檔也沒有及早開始協助,造成學生在學檔方面早期會不知道該如何呈現出完整的學檔

  • 制度端:在國中的時候就應傳播學檔相關資訊並舉辦相關介紹活動,幫助學生及早理解學檔規則,並明確自己的興趣、志向
  • 學生端:自己應多主動探索相關資訊及資源

因學校注重的重點不同,有的學校較注重繁星,有的學校則較關注學測,這也造成學校所提供的資源有落差,造成學檔品質上的差異

  • 制度端:教育部提供學檔方面的綜整資訊,幫助學生建立更清晰的學檔概念
  • 高中端:可以讓不同學校間有更多學檔方面的資源、資訊交流,讓各校資源與資訊不再僅限於該校

分科測驗考/不考國英


  • 考:國英納入成績計算對於學生在學測上的失利仍可起到彌補的作用
  • 不考:國英是累積性的學習,分科與學測考國英的差別不大,沒有必要增加


  • 配套措施



     

    第3桌(家長)

    問題

    解方

    系統端

    時程問題:

    1.兩個禮拜,學生製作作品的時間不足

    2.老師來不及認證成功,或是來不及給修改意見






    時程問題:死線調整到學期初


    1. 學生可以有整個暑假製作作品。

    2. 開學後跟學生老師能實際碰面溝通、修正問題。

    3. 學習歷程檔案可以增加「共同編輯、備註」的功能,讓老師學生可以直接在線上修正,不一定要line或電話溝通。



    高中端

    校內的輔導機制:資源落差


    1. 公私立、第一志願與社區高中的多元學習機會不同

    eg. 私立學校花很多心力訓練學生參加校外比賽

    展現「學習動機及能力」的方式很多,不一定要花費高昂成本


    1. E-want:線上課程,可以自己上課

    2. 參與政府籌辦的免費營隊,例如台大人社營

    3. 不一定要參加競賽,可以撰寫小論文




    學生端

    1.仰賴學生跟家長自主蒐集資訊、資訊不夠透明公開


    2.壓力倍增(課業壓力+課程學習成果):


    1-1.校內:資訊透明化、讓學生跟家長直接接觸到這些活動,college go(有大學端資料、有製作指引)

    1-2.校外:推廣提供相關資訊的臉書社團、line群、做伙學


    2-1.考試內容隨課綱調整

    2-2.推廣輔導室功能,讓學生明白自己有求助的管道

     

    下午場海報成果

    第1桌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 作品要多強調個人特色
    • 參考學長姊作品格式、外部網站(ColleGo、作伙學指引、IOH)
    • 在高中階段可以多了解欲申請校系未來出路、職業現況

    • 時程規劃:即時記錄整理作品、心得。在該學期結束就將作品產出上傳,以免將來忘記
      • 課程用手機拍照、錄影紀錄活動過程
      • 活動結束後,拿手機錄下來/發在限時動態,等有空時再將心得整理成文字檔,留下圖片與影像將來也能放在歷程檔案中
      • 做條列式筆記
      • 自主學習、多元學習:給同學使用手機
    • 作品呈現:
      • 加入大小標,引起教授興趣
      • 圖表化呈現、統整年度回顧,將高一至高三各年級所學到的能力與從事的活動相互對應,以圖表或時間軸方式
        • 建議圖表呈現類型:心智圖、時間軸、階段圖

    高中前期規劃:

    • 高一、高二
      • 早點開始多方探索/看看不同組別/不同課程(跨領域能力培養)
      • 收集資料(學習單、課程成果)
      • 老師可以教導資訊統整能力(圖表化)
      • 開始培養跟學科無關的能力(ex.口頭報告能力/台風培養)
      • 學校提供製作學檔的方法論的課程、講座提供給高一同學(研究法相關範例)
      • 多一點報告、專案產出相關課程安排(課程章節讓同學報告、探索)
      • 多嘗試自己沒有做過的事並記錄下來(參加校外營隊、社團)

    可能的困難

    解方

    • 學校提供資源有限,老師也無明確指引,學生多需自行尋求外部資源
      • 社區高中資源匱乏,更仰賴老師端引導
    • 資源提供
      • 請高二高三學長姊分享自己的作品
      • 請大學學長姐回來分享二階申請的經驗與心得
      • 詢問校內具有人力資源相關背景老師
    • 還有哪些多方認識自我、探索的機會或管道
    • 探索自我管道
      • 多跟不同類型的對象接觸、互動,進行想法交流
      • 多參加活動(與學科相關/不相關都可以)
      • 依照自己對於各學科知識的喜好程度,探索方向
    • 作品呈現方向
      • 已完成的作品不知道該如何跟科系作連結
    • 作品呈現
      • 與科系連結
        • 建立大標題、圖表,呈現參與活動所學與反思
      • 老師引導製作方向
        • 直接從做好的同學選典範,給予範例參考
        • 可以邀請大學端教授、高中端老師幫忙
    • 現有課綱及資源是否能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資訊化圖表、文字統整能力
      • 學生圖表化能力不足,應簡化表達文字,越簡單扼要越好
    • 資訊化能力培養
      • 老師課程規劃
        • 安排讓學生練習從長篇文章中擷取關鍵字的課程內容
        • 建立簡報回饋制度,讓學生知道有哪些地方能進行優化
      • 學生累積實戰經驗
        • 把握每次製作報告機會
        • 從幹部、社團的呈現累積實戰經驗
    • 制度調整
      • 如何增加學檔的重要性與意義?讓學生不排斥做
      • 學檔相關配套
    • 增加學檔意義
      • 希望學檔可以跟升學慢慢脫鉤,做學檔會更有意義。讓同學探索性向,喜歡的東西才會有動力去做
      • 減少學科節數安排、讓同學具有額外探索時間

    • 完善配套措施
      • 推動大學端與高中端資源合作(ex:期末最後一週,自主學習課程時段設立工作坊,銜接大學與高中落差)
      • 為高中老師賦能,提供高中老師相關培訓,再讓老師回去帶領學生(ex. 讀作伙學手冊)

     

    第2桌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1. 高中的課程安排應考量學生的負擔,不應讓困難的課程與學生衝刺升學的時間有所衝突
    2. 應鼓勵學生及早進行興趣的探索以及定向,並安排確實的性向測驗過程,幫助學生在了解自己的同時也能在在學檔製作的方面儘早匹配理想校系需求
    3. 應多多舉辦模擬面試等活動,幫助學生了解面試流程,並給予改善建議
    4. 在平時的課堂中應多鼓勵增加讓學生上台發表的機會,讓學生在平時就得以累積口語表達的能力
    5. 學校應多分享校外營隊的資訊,並鼓勵學生多多參與以了解各領域的內涵,減少學生想法與各專業間的資訊不對稱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 學生在高三學習的過程中,課業壓力與升學的準備的負擔會讓學生無法兼顧

    1. 可以把升學流程整體時程往後延,也把大學新生入學時程往後延
    2. 學生可以先上傳簡要版本的學檔,或是先行處理多元學習方面的歷程檔案,待高三有較多空檔處理學檔的時候在進行細節的添加及調整
    3. 教育部給出具體指引和建議,或者開設講座與課程,給與家長和學生明確的時間分配的指引

    2.  高一高二的學生對於學檔的製作較無概念,可能導致其無法有良好的安排時間

    1. 學生在學檔製作的方面可以優先思考組成架構,並在製作過程中盡量以圖表、具體數字的方式呈現出學習結果,也可以在學檔前附上摘要、綜述等重點整理,方便教授在短時間內了解學生的特點與優勢
    2. 教育部可以透過舉辦講座、發放文宣等方式給予學生學檔製作以及時間安排的指引

    3.  不同科系、學校所看的東西差異太大,使得學生在準備學檔的過程中需要付出較多的成本

    1. 同科系或同領域的大學端可以共同協調出所重視的學檔內涵,並進行統一,減少學生和家長在準備學檔過程中所付出的成本

    4.  二階面試所要求的口條、表達的方面是許多學生的弱項,對於該如何提升沒有方向

    1. 教育部給出具體指引和建議,或者開設講座與課程,給與家長和學生明確的時間分配的指引
    2. 在二階方面,大學教授仍較重視高中課程的學習狀況以及學測的成績,因此鼓勵學生在高中階段仍可以以主要科目的學習為優先,課外經驗的累積為輔。
    3. 學生可事先對面試情況進行模擬與擬搞等準備,也可以多參與高中舉辦的模擬面試活動,多累積面試經驗與意見回饋,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4. 學生在平時課堂中應多多把握發言與上台表達的機會,以累積自己口語表達的能力

     

    第3桌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1. 108課綱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發表與同理能力好非常多。

    可能的困難

    解方

    系統端

    學生覺得學習歷程檔案凌亂,想在高三有個修正、優化的機會卻不知如何從何做起?

    1. 系統端介面改進,可以放上整理濃縮過後的檔案(不勾選、另開PDF檔),不用一一點開,審查上更輕鬆流暢

    教授評估學習歷程檔案的審查過程中,有什麼更細節的考量嗎?

    1. 看重英文能力。英文程度較好的人,無論在哪個系所順利畢業的程度是較高的。
    2. 班級排名較前面者,責任感會比較好。大學去結構化,所以自律、自主學習的能力很重要。

    高中師生與大學教授之間的代溝:

    高中端不清楚大學教授想要什麼、大學端認為高中基礎課程不足,如何建立透明的溝通管道?

    1. 大學基礎課程開放高中生旁聽
    2. 邀請大學教授到高中演講或開課

    同間學校學習歷程檔案與作品都一樣,差異性怎麼做出來?

    1. 高中老師僅提供簡單範例讓學生參考
    2. 製作過程與呈現方式讓學生自由發揮干涉,不要提供懶人包或簡報模板讓學生複製貼上

    高中三年如何訂定志向?

    1. 由輔導室推廣性向測驗,讓同學們摸索自己有興趣的科系
    2. 選修課多元化:哲學類、經濟類、語言類,資訊科學類社團活動等,增加學生接觸機會,趁早釐清偏好的方向

    二階延後問題


    1. 只要規則明確即可,時限大一點,學生可以享有比較充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