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9 桃園場海報成果

2023/07/29 桃園場海報成果

2023-11-02

上午場海報成果

第一桌(老師)

主標題:學習歷程之我觀

問題:

解決方案:

高中端

  1. 幫助學生完成學檔
  • 資源不充分,分散&各校資源利用
  1. 理科老師如何協助同學製作課程學習成果
    1. 升學輔導→專職行政
    2. 課諮→減援&和學生保持聯繫
    3. 課程設計協助定向
  1.  
    1. 設計開放性問題,供學生邏輯思考,展現獨特性
    2. 提供科目相關書單

大學端

  • 審查比重著重考試&在校成績

大學端招生目標應從學習歷程檔評估學生的興趣、核心能力

考招

國英分科測驗?

不用考。模考學測成績相關性高,多考無助於累積國、英能力

 

第二桌(家長)

主標題:部長!聽過來

問題:

解決方案:

針對歷程產出,學生的輔導不足。

  • 學生能力、興趣範例參考等。
  • 範例→提供簡易模組。
  • 能力→口面試訓練,先被能力。
  • 興趣→媒合探究,升博場次地區

評量尺規細項

  • 大學端如何評分?
  1. 部端媒合高中大學交流會議。
  2. 公開評量尺規。
  3. 建議:部定必修開設歷程實作課程

 

第三桌(學生)

問題:

解決方案:

系統端

  1. 容量仍不足
  2. 簡述字數太少
  3. 密碼修改/忘記

系統端

  1. PDF=4MB、影片=20MB
  2. 提升為200字
  3. 各校使用網站統一(取消自動更新密碼機制)

高中端

  1. 上傳時效緊迫/來不及
  2. 當成作業太多太繁重(EX:作業主題沒興趣)(沒傳被記過?)
  3. 校方初期提供資訊不足

高中端

  1. 延長上傳時間或取消時效
  2. 自主決定上傳主題、內容
  3. 提供學檔範本、資源格式網站、方向

學生端

  1. 是否呈現歷程軌跡?(高一學的內容高二變深要用嗎?)
  2. 迷茫!不知從何下手?(格式?校型?是否參考範本)

學生端

  1. 還是呈現軌跡用反思或簡述清楚說明
  2. 多參考、聆聽學長姊和師長的建議彙整共識

制度端

  • 是否同意未來分科測驗不加考國英?

組員無法取得統一共識,因此列舉各方意見,並附上同意人數:

  • 不考:擔心準備太多科(2票)
  • 考:增加第二次機會,著重素養層面(3票)
  • 只考英文,銜接未來雙語趨勢(2票)

 

下午場海報成果

第一桌

問題:

解決方案:

採計在校成績

  • 優點:看見學生學習能力指標→穩定/起伏→找出適性者
  • 缺點:多次篩選考試「成績」

校系分別標明「在校成績占比」及「採計之重點科目」

高中端如何「培養學生獨特性」與「協助探索生涯」,另外,還有協助探索資源不足的問題,例如:多選之師資

  1. 教師在課程設計上,讓學生有多元嘗試的能力
  2. 整合跨校師資、在地連結

高三學習完整性

依升學管道分流

  • 大專班
  • 分科班
  • 請長假!

考招時程延後的影響

  1. 減輕個申壓力→給予明確的指引
  2. 利用課諮課程時間引導書寫學習歷程製作

 

第二桌

問題:

解決方案:

學生難以掌握面試方法

  1. 教師增加學生上台發表機會,同時設計學生Q.A.
  2. 善用自介組織脈絡引導教授提問
  3. 串聯學長姐面試經驗,增加模擬面試

課綱精神難以發揮

  1. 教師課程設計抓出學期重點要素及範圍,有架構地引導學生找出有興趣的點
  2. 典範學習

科系多樣性高,教師難以幫助準備

  1. 教師協助媒合相關專業資源
  2. 學生自主找到資源

其他:評量尺規

 

 

第三桌

主標題:歡迎一同加入「元」宇宙

問題:

解決方案:

學生無法定向,臨時轉換跑道

  1. 多元化探索,累積作品集
  2. 著重反思歷程,探索自己長處
  3. 找學長姐、各行業社會人士分享
  4. 地區性大學合作(衛星學校概念)

上傳作品綜合性不足(多以文組為主)

  1. 跨科合作
  2. 作品以問題解決導向主題延伸

學生課業繁重,沒有多餘時間探索,做報告(增加學檔重要性)

  1. 降低大考難易度
  2. 整體結構調整,減少基本科目課程比重
  3. 利用自主學習時間

不清楚學檔準備方向

  1. 高一設立專門輔導課程
  2. 採用刪去法,掌握職涯方向
  3. 重視素養及多元能力呈現歷程、個人特質、特殊經歷

 

第四桌

主標題:製作學檔—認識自我限制&挑戰

問題:

解決方案:

初步認識

  • 獲取資訊不足(政府廣辦宣傳,但未深入校園,因校而異,尤其製作實務)
  • 更早讓學生認識(國中會考後假期)
  • 宣傳型態:開放影片、新生講座(國中會考後假期)、實務工作坊(開學後週末、寒暑假時間)

準備製作

  1. 擔心高一、二內容不完整
  2. 跟大學面試是否有連結
  3. 探究課程設計(師定主題無法激發興趣、無法自我發展)
  1. 先依繳交期程製作,著重呈現軌跡(真實性)
  2. 制度面建議二街面試審查,問題來自學檔內容(可驗證第一點之真實性)
  3. 鼓勵教師參與研習,強化課程設計
    (首堂課建立知識主軸→學生分組提出探究計畫→老師評估安全性→探究action)

制度面建立師探究共識(自然跨域)增加專業員額、假期間選課制度(自主發展)

探索→認證提交

  1. 若興趣v.s.專長中途轉向
    (ex:生醫轉程式)
  2. 認證尺度拿捏
    1. 尋找不同方向連結(共通素養)
    2. 真實記載歷程(反思、簡述)
  1. 確保知情,尊重學生自主跨領域認證

預期效應:

製作過程更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