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花蓮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926 花蓮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2021-11-08

0926花蓮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

 

問題

解方

學生自主性與老師指導的介入比例很難掌握





  • 盡力將製作學習歷程製作進度納入課程的安排(ex.納入設計思考的流程做為骨架、先給一個初步的小作業讓大家在課堂上製作,之後如果學生有興趣繼續發展,可以再鑽探延伸成為大的主題
  • 老師在初期批閱的時候會給予建議,如果學生之後再進行修改或有其他想法可以與老師討論,正式上傳後直接認證就不再干涉

不知道要如何讓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呈現更亮眼

  • 提供優秀的作品範例給學生參考
  • 學校提供學生排版、美編、文書處理的微課程
  • 除了文字的檔案以外,要求學生額外設計出便利閱讀的模式提供大學端參閱(ex. 三折頁、海報、運用多媒體素材同時截圖過程用簡單的文字解說,圖文並茂)

如何引導特定學生製作學習歷程(ex.個性害羞、能力較差)

  • 對害羞的學生在批閱時寫下建議、鼓勵他們主動再做詢問與調整
  • 老師在外參加研習的經驗或案例也可以多主動跟學生分享

學生在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時對於科目會有偏好,造成特定或非考科的科目缺乏學習歷程檔案

(ex.職科生對於術科比較有興趣、數學科很少人要做、非考科的家政)

  • 除了本科知識的運用,鼓勵跨領域的結合(ex.地理與英文、國文與心理學),讓學生比較有意願去做創意的連結與製作;人才培育課程或營隊也可以幫助跨領域的結合
  • 利用學科基本知識提供媒體的素材(ex.古文閱讀結合現代的應用),讓學生提升學習動機,最後讓學生撰寫心得
  • 使用設計思考流程當成骨架,提供學生方向去製作
  • 課程的設計要先安排好,將製作學習歷程納入課程的安排,不多花課外的時間製作

 

第2桌(學生)

問題

解方

高中端

1.老師已經給定主題,不按照老師的做法會無法通過審核,學生在課程學習成果的呈現上缺乏自主性和表現的空間

1.

學生端

  • 改為上傳自主學習或多元表現
  • 利用探究式課程製作自己較有興趣的主題

系統端

  • 課程成果可以和自主學習、多元表現一樣,不需要經過老師審核通過,可以保留建議欄即可

高中端

2.課程成果照著老師要求做缺乏獨特性(部定課程老師大多給學習單)

2.

學生端

  • 將學習單著呈現上強調自己的見解或看法,表現個人意見的獨特性

高中端

3.老師沒有給予具體建議或協助

  • 需要負責的學生太多,只會著重在學科教學上
  • 不清楚政策,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3.

高中端

增加專門指導學習歷程檔案的顧問(目前的課諮師皆有原有的職務,只能做到政策宣傳,沒有辦法給予明確的幫助和指導,應該要有更專業的人才)

大學端

4.大學端沒有清楚說明對學生的期待或評分標準,高中學生、老師不一定清楚政策具體用意

4.

大學端教育部端

  • 政策擬定更明確,教育部應透過理想作品舉例、具體說明素養能力的內涵為何,而非只是用抽象名詞解釋
  • 政府官員和大學教授到各高中舉辦說明會

高中端

5.老師認定標準不一,不一定會按照政策要求,可能造成公平性的問題

(尚無解方)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一)原則:

格式排版:簡潔明瞭、吸睛~找出文章真正的亮點!

資料取用:若有圖片、文件的引用,需要附上資料來源,標示清楚不是自己的資料即可

素養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 書寫記錄學習的過程,原本不會到後來會了/不知道到知道 對比 > 做了哪些、完成了哪些

團體合作、溝通表達、解決問題能力:將團體內溝通的過程記錄下來

批判思考 :在分析事件之後的個人思考以及評論能夠展現批判思考

邏輯推理:(理組)架構、步驟 (文組)藉由心得推展到未來可擴大的範疇與想像

創意力 :主題上的發想、行動方案的延伸、多領域的連結

同理心 :加入書寫在地、鄉土、從自己出發的映照,加入實際課外活動社團的參與


(二)不同類型不同做法:

  1. 簡報家政課:
  • 素養能力的強化(ex.溝通表達、領導、社會關懷)想要透過高二在自主學習方面的實際行動(ex.偏鄉英文教育)
  • 除了圖片與簡化的文字,可以透過更詳盡的文字書寫與組員的合作過程與自我學到的東西。
  1. PDF地理國際探索:
  • 表格中的課程分類(學科知識)與素養能力說明、學群隸屬,一目瞭然
  • 將專業的學科知識連結到跨領域去做創意發想以及更深入的探究
  • 如果文字太多,可以製作簡報簡易的輔助說明,標註重點
  1. PDF國文古今范仲淹:
  • 排版上的字體與分行讓人閱讀起來比較不會這麼吃力
  • 加入表格形式去精簡資訊的內容(ex.網路就查得到的生平),將重點著重在選材動機與感想
  • 不是最好的作品,但是可呈現學習的軌跡(ex.高一心得已經有粗淺的目標,高二後透過行動方案去將體認具體化、深刻化)

可能的困難

解方

如何掌握作品的核心與亮點?



摘要

  1. 找出一個問題意識

         (ex. 可可在台灣取代了水土破壞的檳榔?)

  1. 從[自己]出發的動機概念,展現對這個科目的熱情

如何呈現三年的學習歷程?

  1. ex.高一:文字版面稍有錯誤疑義

              高三:資訊爬梳的脈絡化,行動方案的添加

  1. 在自主學習的內容也可以選擇與之前作品有相關內容的延伸

老師該如何引導學生製作?

  • 什麼呈現形式最好?(簡報、文檔、影音)
  • 引導的程度該如何拿捏
  1. 呈現的形式
  • 依照學生的個人特質性格取向:
    • 開朗外向主動的學生:可主動朝向更多元的形式去發展(ex.簡報)
    • 害羞內向被動的學生:老師先提供一個基本的模板(ex.表格的架構去支撐)
  • 多元形式的組裝(package)

(ex.文件+ppt、文件+影片...等)


  1. 師長引導的程度
  • 給予多元化的範本(ex.表格的、美化的、ppt、影片...等)
  • 給予適當的模板再鼓勵去做延伸
  • 鼓勵學生參加探索的課外資源活動

補)學生:態度自主,主動探索,保留取捨的空間, 製作學習歷程的時間分配還是要與課業做區分(學業:學習歷程=7:3),不能都將時間拿去製作學習歷程,課業還是要兼顧

在最後選擇學習歷程檔案的時候,是應該要選擇最好的三件作品,還是選三件有關連並且越來越完整的作品?

可以有三件很優秀的作品是很好,那如果是有三件漸進式的作品,可以展現這位學生對於這個主題的興趣與進步,更能展現出他對這個主題的熱情與發展潛力

 

第2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過程

    • 有序的邏輯結構
      • Ex: 類似小論文的格式,清楚表達動機、目的、方法、結果、貢獻
    • 動機需要回扣到作品發展
    • 說明清楚課程脈絡
      • 在所有形式適用嗎?
        • 三折頁的做法,一樣可以用附錄的方式去做說明,重點是脈絡要清楚
        • 可以幫助審閱者立即知道學生學習的過程如何規劃
        • 在檔案前加上標題頁,說明老師的課程安排及作業要求
        • 任何形式都可以嘗試(大學端並沒有要求固定形式),只要清楚呈現過程
  • 將老師的課程要求和安排(Ex:個人還是分組)先列在前頁

教授如果知道老師的課程脈絡,也會對學生的作品內容有比較不同的要求)


  • 心得反思寫出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過程
  • 實驗紀錄
    • 因應學科要求,可以盡量詳細

素養能力


  • 如何在作品中表現?
    • Ex:「團隊合作」的能力怎麼在過程中表現出來?
      • 要看到小組的組成、如何分工、學生個人負責的環節,強調在分組中發揮的能力

  • 從個人選題和製作的過程看到自主學習的能力
  • 生活應用、社會參與

獨特性

  • 有特色的素材或選題
  • 解決問題的過程、方式可以表現

心得反思

  • 釐清動機並扣回,強調「一致性」,反思也能夠更具有真實性不會像寫作文
  • 強調學生個人的觀點,可以放上學習內容如何和現在的生活經驗做結合,也表現獨特性
    • Ex: 學生在歷史科選擇日本題目的動機只是「對日本文化有興趣」,但在心得反思加上學習成果扣回到現代日本文化的思考

可能的困難

解方

課程學習成果的製作時間比較短,較難做到跨領域的呈現(Ex:剛剛數學報告中,比較難表達出對廟宇的歷史考察等等)

  1. 教師端用社群的方式,找同領域的老師去框定特定的主題
  2. 老師可以提點同學去做,但自主的行動可以交給學生,看到學生的自主學習也是素養能力的表現(自行去尋求不同科目老師的協助)
  3. 事先說明製作過程的脈絡,教授會比較好理解為什麼選用這個方式呈現

同樣題目要徵詢不同的老師會遇到意見的衝突?

  1. 可以針對學生個人的志向做結合,EX: 主題是地理資訊,但學生未來的興趣在英文,以英文的方式去表達,也可以展現獨特性

 

第3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本桌呈現作品類型專題式探究成果課程活動成果小論文


過程獨特性:過程中的個人反思

  • 思考過程,如何取材,可放上討論或介紹作品的影片強化作品的真實性和歷程
  • 加上學生的學習計畫、學習紀錄,是否有獨立學習的能力
  • 要讓學生講得出來到底學到了什麼,在興趣之外是否兼具能力,書面呈現可以與未來的口試結合
  • 若學生有跨域結合的實作(APP等),可用連結附上在作品中呈現出來
  • 團體報告中可以強調組別中個人的分工

真實性

  • 照片與說明,紀錄學生上課、準備作品的過程
  • 教師不過度修改學生的作品,以展現學生真實的能力為主

完整性:要呈現什麼重點給大學端

  • 讓問題發想和作品結論前後呼應,扣緊主題,內容可以更深究,成果收斂可多下功夫
  • 多描述作品與生活中的連結,以及執行後該研究後的改變

格式排版

  • 放入學習過程的GOOGLE表單等檔案文件強化作品的內容和閱讀上的豐富
  • 以列點的方式呈現學生的特質、素養能力
  • 摘要能協助閱讀和檢索作品的重點,在有限的審查時間裡強調作品中的特色

作法類型

  • Youtube影片以連結方式附上,並可以將影片的重點截圖放內文中強調凸顯
  • IG、FB的限動、貼文也可以是數位紀錄的一種

可能的困難

建議做法

大學端重視的素養能力不知道要如何在作品中呈現

素養能力是學生能帶著走的共同性一般能力,將融會貫通的課程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連結並發想,並能進一步分析推論的能力(素養能力如何應用、延伸的思考)


  • 科系定向明確的學生
    • 用具整體感的方式包裝素養能力,與未來的大學科系做搭配、連結

  • 定向尚未明確的學生
    • 高中端搭配生涯指導引導學生探詢未來性向
    • 高中老師可從課程設計做引導,將課程前後差別做描述性的書寫
    • 學生以自我反思方式呈現學習收穫的一般性素養能力

影音素材在學習歷程檔案如何呈現

可以成為一個輔助,成為大學端了解作品的一個選擇,影片的重點內仍可以先用截圖放入作品之中

城鄉數位設備資源不均造成的數位落差與不平等

  • 學習正確使用各種資訊設備(手機、平板、筆電)的方法,手機影片、社群媒體也可以當作紀錄的素材,數位門檻並沒有想像的巨大
  • 建議學校重新評估數位設備的使用和分配,讓學生更妥善的運用

老師在課程的設計巧思不見得能讓學生有同等的收穫和產出,無法完整的呈現在學生的作品中

(未解決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