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台南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925 台南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2021-11-08

0925台南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文組老師)

問題

解方

高中端

資訊設備


  1. 學生需要資訊技術引導


  1. 硬體設備資源不足:資訊資源、設備無法讓所有學生使用

  1. wifi問題→學生使用手機上課、上課無網路使用的問題

  1. 公私立學校間、學生間資訊落差大

資訊設備


  1. 自主性:學生主動上網找相關資訊,解決資訊技術、技巧性問題
  • 老師的引導應為大方向內容、架構的引導即可。
  • 開設基礎資訊課程:教導ppt製作→有基本的作品呈現

  1. 開放其他時段ex午休、購買替代性軟硬體設備 ex chromebook→讓學生有更多的資源近用

  1. 利用學校計畫做設備添購

裝設數據機、請有吃到飽行動數據的學生分享基地台

高中端

檔案內容的引導(作品真實性、自主性與老師涉入程度之衝突)


  • 學生作業如何引導?
    • 沒有模板→學生不知道如何製作
    • 有模板→內容達標,但學生作品相似性太高

  • 學生呈現良莠不齊
  • 模板vs學生獨特性的呈現

檔案內容的引導


  • 課程設計清楚:期初報告說明、期中引導、期末分享回饋
  • 課堂給予具體指引、範例、架構、大綱但不侷限形式
    • 給予細項內容引導,讓無所適從的學生模仿
    • 有想法的學生呈現自主性

  • 老師結合學科知識設定主題,內容透過分組報告發揮創意,呈現自主性、獨特性、探索性
  • 過往優良作品分享,透過教師學生回饋,激發學生想法

大學端

審查標準


  • 簡報呈現之視覺效果、資訊技術程度?



  • 部定必修課程內容繁瑣,檔案製作時間可能不足、導致作品過於簡略?



審查標準


  • 上傳作品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word條列式清楚呈現內容、反思 ex學習成果報告書 ,簡報等附件放置連結於後
  • 文字敘述架構:列點、列項、撰寫大綱

  • 自主學習課程,老師指導時間比較多,學生作品相對可以呈現更完整的學習歷程及內容
  • 依據學科差異,檔案呈現方式會有所不同 
    • 語文科:主要閱讀、搜集大量資訊再彙整成文字檔、簡報
    • 探究與實作課程:課程報告結束後,老師指導文字報告的撰寫

 

第3桌(學生+家長)

問題

解方

學生端

[時間不夠]

  1. 常常需要兼顧課業,需要花課業外的時間累積作品。
  2. 常常要花很多時間回想、蒐集資料。
  3. 因為老師注重的細節不同:
  • 每科老師都要求上傳。
  • 每個老師的要求都不同。
  1. 性向仍不清,需要多方準備。

[製作上出現困難]

  1. 因為小組有人不積極或疫情導致製作上出現困難。
  2. 失敗的成果與困難是否適合上傳。

[百字心得]

  1. 不曉得該怎麼寫百字心得。

學生端

[時間不夠]

  1. 重質不重量,針對欲申請科系/欲發展領域、資料完備的作品去做到最好。
  2. 進度表:紀錄每個階段的困難或成長,會更能幫助回想及製作學習歷程檔案。

[製作上出現困難]

  1. 事前應先清楚說明分工、尋找有相同方向/共識的夥伴。
  1. 失敗、困難、修正過程,以及老師的回饋,都可以放入作品中,展現成長過程與學習歷程。

[百字心得]

  1. 應包含:課程主題、學習過程、困難、如何解決、學習到的能力、心得反思。

大學端

[抓不到準備方向]

  1. 不清楚教授想看什麼、學習歷程檔案應包含哪些內容。

大學端

[抓不到準備方向]

  1. 上網找類似的範例做參考。有許多老師或學生會在網路上分享資源。
  2. 大學各科系有提供相關準備可以參考。
  3. 主動尋求老師建議(連結到 高中端 標準不同的回應)。

高中端

[上傳與認證的介入程度]

  1. 會因為內容/百字心得不符合老師標準而被退回,不給予認證。
  2. 有些老師即便沒有強制,但仍會強烈提示學生要上傳特定檔案,而讓學生有所壓力。
  3. 不清楚老師的課程設計有沒有與學習歷程檔案做結合。

[標準不同]

  1. 高中老師、學生、大學對學習歷程檔案的標準與要求各不相同,e.g. 文句通順 or 獨特性。

[特定科目]

  1. 有些老師會因為課程進度而沒有著墨太多在幫助學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

高中端

[上傳與認證的介入程度]

  1. &   2. 老師應事前清楚說明對作品的要求,避免反覆退回修改的狀況,並列出原則性的大綱,其餘應讓學生自行掌握及發揮。




[標準不同]

  1. 學生應適時且充分地與老師互相溝通,尋求彼此對學習歷程檔案要求與標準的共識。

 

第4桌(學生)

問題

解方

學生端

1.不知道切入點,只知道大方向

2.不知道作品內容是否符合大學老師的期望

ex.審查作品主觀性,對學習歷程的標準沒有很明確

3.私校要求交大量作品,無法顧及品質及學習

ex.有些不符合目標科系還是要做. 學習歷程檔案製作時間太趕..

4.面對作品電子化(ex.多媒體素材)衍生的問題

a.會不會造成面試的困難(ex. 紙本較容易閱讀,掌握重點,電子化後會不會造成閱讀和重點掌握的困難)

      b.擔心系統壞掉無法閱讀

1.掌握製作方向

  • 和不同類組專長的人多溝通,了解多元的觀點,多探索以確定方向和製作內容
  • 參考學長姐範例,學校把好的作品放入校網推薦
  • 多問問題,把想法告訴老師,透過問答從中找到方向

2.

  • 透過師長觀點及指導使作品更符合大學老師的期望
  • 每個學生想著重的部分不同,可以多聽多交流,看同學是如何分析
  • 大學端在面試時可以多參考不同教授意見平均,讓審查中比較公允
  • 希望教授在審查過程中可以仔細閱讀

3.如何應對同一時間交大量作品

  • 第一次段考前先告知製作目標及進度,讓學生可以分階段完成
  • 各科老師可以討論協調進度繳交期限,避免在同一時間讓學生要繳很多資料
  • 還是要自主思考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時間著重分配在自己喜歡或需要的科目

4.電子化的困難

     a.

(1)系統端增加容量,透過版面的優化讓學生便於附加連結與圖片(讓教授可以馬上看到內容,而不是一層一層點進作品才看到)

(2)除了附加多媒體素材,也要用文字截圖羅列重點說明,以避免教授略過影片


     b.自己備份檔案

系統端 

1.容量仍不足

2.平台教師認證

系統端 

1.容量加大

2.期待教師認證可以有批閱進度說明跟提醒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理想作品的原則:

一、過程  

  • 作品中必須盡量呈現學生之研究探索能力,包括:問題意識、研究動機、探索問題之能力等
  • 呈現遭遇困難之解決過程

二、完整性 

  • 應該要詳加論述研究過程、問題解決之過程、心得反思等論理說明
  • 說明各章節之間的關聯性、加強學生邏輯組織能力、學術論述必須有資料來源
  • 設計研究動機必須有相應的資料來源說服閱讀者

三、真實性 

  • 如果是小組作業,必須說明個人貢獻度,確認同學對於此份作品之貢獻
  • 強調個人之獨特性(有明顯自己的想法、並陳述自己的道理)。
  • 若使用質性訪談法,可以呈現深入訪談之過程。

四、素養能力

  • 不論是自然組或是社會組,都是運用科學方式在評分,不同老師對於同一作品之評分標準也不會差太多。作品內容都需要問題假設、找方法回答、資料分析、研究發現、反思心得等元素。
  • 課程設計可以增加閱讀素材、問答環節幫助學生主動思考、找到有興趣的領域去圖書館借書、找資料。

作法:

一、格式排版  

  • 呈現方式不限,以精簡為主。如果有額外的文字說明,可以用「附錄」來呈現。

二、脈絡 

  • 以「動機」、「目標」、「研究方式」、「研究過程」、「反思心得」架構來完成一份作品
  • 使用ppt必須加強章節之間的組織性(例如:每一頁內容的關聯性)

三、摘要  

  • 頁數篇幅過多(超過10頁)不利審查。

作品類型:

一、課程活動成果、專題式探究成果

真實性 如果是小組報告,必須說明個人貢獻度,確認同學對於此份作品之貢獻並呈現個人之特色。

 

二、自然科實驗紀錄

完整性

  • 設計研究動機必須有相應的資料來源說服閱讀者
  • 研究過程必須詳實記載
  • 除了表格、圖表呈現研究成果以外,理工科學生必須增強文字描述能力
  • 研究反思可以增加人文社會科學之元素(例如:科學倫理與團隊合作等)

格式排版

  • 可以參考目次、研究設計、研究過程、表格圖表、反思心得等研究架構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內容篇幅的掌握

頁數過多、不利審查 vs 頁數過少、省思內容不夠



  • 善用文書軟體,圖文並茂(呈現形式不限,內容簡潔為主)
    1. 以文字省思為主、穿插簡報、圖表為輔來呈現作品
    2. 純文字作品不超過10頁,並注重清楚的架構
    3. 使用ppt呈現,細節可以列明於附錄之後
  • 前三頁應論述作品之重點,精簡作品精華來呈現。
  • 呈現個人之獨特性、與科系重視的素養能力連結。

2. 作品如何呈現學習過程、完整性、真實性?

  • 在作品中呈現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比起資料的完整性更為重要。
  • 增加「研究過程之描述」可以更突顯真實性與素養能力
    1. 研究發想
    2. 探索問題
    3. 問題解決之能力
    4. 反思心得
  • 學生能力要完整呈現,也必須有學校、家庭端等其他之專業指導。

3.大學端審查標準?注重的素養能力?

  • 作品審查分數差距不大,作品主要須保有個人之獨特性
  • 大學端有老師間分數審查機制

4.自然組同學的人文素養相對薄弱,如何在人文社會科學的作品中呈現自己的能力?

  • 在跨領域時代,自然科作品仍可呈現人文特質(例如:反思心得中提到科學倫理、團隊合作等精神)
  • 大學端也重視跨領域素養能力,跨領域的知識必須兼顧。
  • 很多自然組科系也會注重學生的人文社會關懷,參考社會科的探究與實作,所以社會組的老師也應對自然組的學生做相應的指導。
  • 科學探究過程、研究問題等素養能力可適用於各領域,不應偏廢。
  • 學習歷程檔案可以上傳多份、最後挑選較有信心的檔案即可。

5. 受數位媒體影響,現在同學之理解力、文字敘述、表達等素養能力相對薄弱,高中老師也必須在專業學科知識、素養能力的教學上作拿捏

  • 課堂上針對素養性能力做訓練
    • 課堂上設計問答環節,循循善誘、讓學生思考,學會資料判斷、主動尋找資料,激發學生學習熱忱
    • 參考書搭配補充資料,加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 協助學生找到有興趣的領域,自行尋找相關資料文獻。

6. 108新課綱並沒有減輕學生的壓力,除了原先的課程負擔,又多了學習歷程檔案需要撰寫

  • 教務處可以出面協調各領域老師指導檔案的份量,避免學生面對複數課程的負擔過大。
    • 例如:社會科、自然科不同領域的老師應該要相互協調、對話,避免指導標準不一、學生負擔過重等問題。

 

第2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學科知識:
    • 可以呈現與學科知識的連結:不一定要是照本宣科,主要展現在完成作品中所運用的知識、能力是如何被使用
      • 站在方法上呈現、做實驗的能力、調查的呈現
      • 實際作法:將每一課的學習單統整在一起呈現學習過程。但可能較難呈現學習脈絡
  • 素養能力:  
    • 需要呈現出自己「運用」與「獲得」的素養能力
    • 可以將獲得的能力延伸到不同的領域、自己的生活
      • 因為學習而對環境產生思考,針對這些去做反思說明、對自己做檢視。
        • 舉例:
          • 作為一個導演,是黑白臉,如何規範、管控組員
          • 小組實驗,與組員遇到的問題,並且最後如何解決
          • 移工主題,看到跨文化的刻板印象,如何幫助自己更加認識移工
      • 實際作法:在作品中放經歷過什麼挫折
    • 問問題的能力
    • 閱讀理解的能力

  • 完整性: 
    • 需要呈現完整的動機、脈絡、反思心得
      • 過程可以以時間軸、文字摘要呈現
      • 時間軸的運用:可以針對日期有明確的細分。如果是長時間連續做一樣的事情,可能較不適合
      • 文字摘要運用:可以看出統合能力,可以看出學生對於自己所學是否了解
      • 過程要清楚:分點摘要相對精練,不代表不清楚。精煉的摘要也可以看出邏輯能力
    • 需要呈現出自己在分組中的定位、分工
      • 讓老師知道是小組報告並且知道自己負責什麼內容
      • 表格寫出貢獻度(百分比),但對真實性會稍微質疑
  • 獨特性
    • 可以運用特別的標題與結語展現獨特性
    • 如果作品有做綜整性的摘要,也可以展現獨特性

可能的困難

解方

  • 基本能力課程不知道如何製作課程學習成果
  • 可以課堂中其中一份報告、作業作呈現
  • 較不建議以課堂筆記呈現,資料量太大
  • 高中教學有進度壓力,無法服膺大學期待
 

 

第3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本桌作品類型:學習單、實驗紀錄、實作作品

 

  • 過程、完整性:應有系統且邏輯性地呈現製作學習檔案的過程

-內容應包含修課動機、學習過程、困難、如何處理、修正過程、心得反思(如何改進) 

-可圖文並行,或以表格、圖表系統化地整理,並呈現各部分的關聯性

-各部分可獨立出來,以列點列項的方式清楚呈現

-可多舉例子,幫助理解過程


  • 學科知識:基礎或技術面的能力,如英語溝通能力、製圖能力、素描能力、影片剪輯能力等

-只要作品內容與欲申請科系或感興趣領域相關,仍可呈現特定比例的學科知識

-可以作品、科展、小論文等作品集方式具體呈現,並輔以文字清楚說明

  • 素養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行動力、跨域結合能力、熱忱、分析統整能力

-呈現方式不拘

→除了以文字、例子說明以外,也可以短影片、照片、聊天紀錄截圖、寫詞曲等文字外的形式呈現

例子:放入與廠商的聊天紀錄,呈現問題、解決過程

學生除了以影片呈現,也加入自創詞曲表達想法

  • 獨特性:主要可呈現學生的製作作品動機、想法思維、個人興趣與專長等,呈現個人特質

-主要以文字敘述說明

-後設認知:可在作品中呈現自己學習前後的差異(想法、知識、素養能力等)

-若作品或成果難以呈現獨特性與想法:

學生可多闡述自己對專業領域的認知,幫助大學端理解學生想法

在反思心得多加著墨,說明自己未來想要如何應用習得能力


  • 真實性:如何避免抄襲問題

-可詢問老師、查詢相關資料,避免內容跟他人重疊

-可與業界或相關領域多加接觸,了解各領域規則,避免真實性問題

-平時養成隨手紀錄、拍照的習慣,以個人性的細節紀錄與照片(提供真實性)


  • 反思心得:

-主要以文字清楚且精簡說明

-應包含:困難處理、系統性分析學習過程,並提出改進方法、往後該如何應用習得的能力等

-回顧課程目的與修課動機,並對應過程,可幫助學生更具體的說明反思心得

-學習單:希望在反思心得部分可讓學生自由發揮,而非按照模板撰寫

  • 格式排版

-檢查是否有錯別字、檢查文法是否通順

-字型大小、字體可以統一

可能的困難

解方

  • 希望放上連結更完整地呈現學習歷程,但不確定教授會不會看?
  • 可以文字敘述此影片可如何幫助理解作品、影片內容
  • 不放連結放影片封面,吸引觀看
  • 精簡影片內容與時長
  • 學生性向不清,仍無法與系所要求的學科知識連結,作品該呈現什麼?
  • 可主要呈現培養基礎能力的歷程,以及探索的過程,可說明自己如何面對迷惘
  • 高二、三時再與校系特質、性向探索、獨特性等連結
  • 失敗或是成果不理想的作品應該作為學習歷程檔案嗎?又應如何呈現?
  • 失敗的作品反而能呈現出不同的素養能力,可在檔案中多加分析失敗的原因、解決問題的過程、可能的改進方法、學生面對挫折的能力等
  • 作品類型該如何選擇,有沒有哪項比較好?(學習單、簡報、小論文等等)
  • 不須拘泥於作品類型,而是視學生需求,選擇最能完成呈現學習歷程的方式

 

第4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一)原則掌握

格式排版:圖文並茂、包含動機過程反思心得的文字說明很重要!

                  分段分行條列、重點標示

                  可以在圖片上加引注

資料分析:圖表式縱整

資料引用格式:

1.加入資料來源,引用方式要注意,若是網頁資料的引用要加上最後瀏覽日期

2.專業度的拿捏


獨特性

主動思考自己學習過程的興趣向下鑽研、向課程外延伸


素養能力

核心意識-求知的精神(善加利用網路搜尋平台),從學習過程中學習到如何應用、解決...等能力


(二)不同類型作品的不同呈現

相同主題”DNA粗萃取” 不同呈現方式

1.文件呈現:步驟、過程圖片紀錄、心得   ➡️ 加入動機說明、圖片說明、心得可針對稍微失敗

                                                                  的部分多加著墨,可看出解決問題的素養能力與獨特性

2.簡報呈現:動機、步驟說明、兩次實驗(過程修正對比)、檢討、心得(老師提供問題討論引導+自己反思),居家實驗的進展   

➡️ 加入過程亮點(ex.材料選擇的自主性與資料統整)以及說明,除了課堂的簡化文字,可以透過文件加以包裝或是直接在簡報上加入補註會更完整


活動學習成果、探究式專題:注意文字格式(ex.空格與標點符號格式要正確),文件中多闡述過程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過程怎麽呈現?


  • 獨特性

  • 真實性

            ex.失敗(遭遇困難)如何呈現?

1.

  • 獨特性 :1. 師長引導:與學生在修改過程中做討論,強化作品的精細包裝

               2. 學生針對自己有興趣的部分再去做延伸,即便有引導也不要受到step by step的限制,呈現探索的過程。

  • 真實性:詳實說明做了什麼準備、遇到什麼困難也是展現特色的重點

2.專業度與活潑鮮明的拿捏?

  1. 沒有時間製作達成到研究的專業度?

  1. 學生專業能力不足以支撐研究呈現?

2.

  • 首先考量到個人的目標決定呈現方式的選擇

(學習紀錄--小論文)

  • 可以選修其他課程(ex.微課程)或出於自主興趣延伸搜尋一些網路資源教學(ex.APP或文書處理教學)
  • 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呈現差別

3.還沒有確立方向或志向的同學怎麼辦?

3.

  • 及早開始多方探索,呈現有興趣鑽研或自主學習的軌跡

4.教授評分方式

  • 教授如何審閱審查資料(課程學習心得100字摘要)
  • 各項素養能力評分方式不明確
  • 教授花很少時間在審查,在評分上是否公允?

4. 針對教育部和大學部的評分方式和審查內容尚未進一步得到解決方式

  •   學生主動思考如何在摘要吸引往下審查的動機、脈絡化摘要
  •  (理工科)摘要也得以看出表達、整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