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新北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912 新北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2021-11-08

0912新北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家長)

 

問題

解方

作品呈現

  1. 若學生尚未定向,如何在作品中展現素養能力並和申請科系做連結?
  2. 團體報告如何凸顯個人的參與度?如何避免分組報告中的搭便車問題?
  3. 學習單該不該要有系列性?(如果有系列性,可能會變成是在看老師設計的作品;作品同質性很高,要如何凸顯出獨特性)
  4. 綜整心得要呈現精簡內容還是詳細敘述




  1. 無深入討論,但是桌內老師回應作品未必需要呈現直接對應的學科能力,可以是展現學習熱忱或學習能力
  2. 團體報告
    • 明確職務分配,並列出分工合作表,區分自己和他人在課程中的貢獻
    • 用照片輔助,老師可以在旁幫學生拍照,證明參與討論的過程(可以在照片中把自己圈起來強調)
  3. 學習單設計主軸:協助學生在課堂中用不同方式去閱讀理解,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完成,以不會造成學生額外壓力為原則
    • 將整學期的學習單整合,在各篇學習單旁另加上省思、改進
    • 閱讀理解能力的展現(國文、英文科),應呈現標題、亮點、如何應用 (如果能成功應用的話,表示已學到該技能)
    • 分單元進行,讓學生分組討論,並自主從課堂中延伸自主學習要製作的主題

  1. 在課堂進行前告知學生該課堂的主題,讓學生可以從各段心得中整合亮點

教師員額不足

暫無時間討論

審查標準不清,學習歷程檔案尚在摸索階段,老師不知道該如何指導學生

提供優良範例給高中端參考

  1. 學生程度有所差異,部分學生敷衍了事,如果自我要求不高的學生做出來的作品品質相對不理想
  2. 高中端老師干預程度)108課綱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然而老師提供模板
  3. 高中端老師干預程度)即便沒有KPI,各科老師都會指派作業給學生,導致學生負擔大
  • 可以透過規劃好的學習單引導同學,另外不扼殺同學的創意,可以多規劃開放性問題給學生
  • 若設計得當,讓學生有餘裕在課程上就完成老師指派的作業,也有助於減少同學的壓力
  • 另應尊重學生自主性,不強制要求同學上傳作品或是要求另有其他想法的學生完全依據老師給定的學習單製作學習歷程檔案
  • 此外,各校現在都會有自主學習時間,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

其他

學生/學校資源/能力差異

暫無時間討論

 

第2桌(學生)

問題

解方

  • 系統端

每學期作品的上傳截止期限過於緊湊

1.以一個學年為單位上傳

2.高三整年的課業壓力與以往不同,截止日期應與高一二時不同

*建議最晚到四月底,配合大學入學考招制度,比二階段面試早

  • 高中端
  1. 老師及學生對108課綱的制度不理解,有新制上路的過渡期

  2. 校訂、部訂必修上課時間就很緊湊,沒有時間製作相關學習歷程檔案

1.

  1. 請大學教授來校演講、輔導老師安排相關講座
  2. 高一上開學就安排學習歷程(108課綱)相關的講座,讓高中新生能了解這三年的任務
  3. 培訓各個老師,每堂課都必須了解
  4. 多推廣,不能停

2. 預留幾堂課、幾個小時,讓對該課程有志趣者可以發表、報告相關內容

  • 大學端

教授期望的格式、內容和標準為何

  • 每個教授(校系)喜歡的呈現形式都不一樣

(eg.學習單,有教授喜歡、有教授不喜歡。)

  • 儘管標榜關注一般性素養能力,但在同樣的標準下教授可能還是會更喜歡有該領域的作品的同學

(eg.兩位同樣展現出素養能力的高中生,但有法律相關作品的學生可能更容易綠取法律系)

1.

  1. 各大學科系的篩選標準要統一,例如:反思、研究過程、議題發想
  2. 學習歷程檔案應改為一種加分選項,而非必備選項

2.應該要多給具體、更詳細的評分方式,而不單是一般性素養能力,太過攏統、抽象,學生撰寫作品會更容易

  • 學生端

如何撰寫學習歷程?

-議題發想與設定

-在訪談時,高中學生知識量不足,無法問出有延展性的問題

1.老師設計課程時能多多訓練學生問問題的技巧與能力,透過社會議題的思辨、作文理性題的訓練


2.高中端邀請教授或專業領域的專家到學校讓學生了解專業領域的知識,一方面增進學生相關知識,一方面協助高中生探索未來方向

 

第3桌(學生)

問題

解方

一、高中端-回溯修改作品機會

  • 在高一、高二還沒有明確方向的時候,高一高二的額度被浪費掉,有沒有辦法讓之前的作品可以再被修改。





一、高中端-回溯修改作品機會

  • 高三知道的大學資訊跟高一高二理解的程度會有差,所以在想法跟展現上都可以更好展現作品,可以更好看/更適合閱讀,不針對主要內容進行修正,而是修正格式或排版上的問題,或是新增反思、額外的補充。
  • 如果有修改機會是否需要再進行認證(尚未達成共識):
    • 不需要認證:因為大體方向上都是一致的,只是進行內容的新增跟格式調整,如果又要認證不知道該找哪位老師認證。
    • 還是需要認證:擔心有人利用這個機會造假,需要請老師確認過額外新增的內容是否有問題。

二、高中端-學校的引導課程

  • 老師只是當作上課,制式化的教學,例如只教格式
  • 每個學校的老師用心和投入的程度不一樣,對比較不用心的學校或老師會影響到學生,造成不公平
  • 老師給了非常多的資源,但沒有引導學生怎麼使用,學生一樣沒有方向

二、高中端-學校的引導課程

  • 希望老師建議適合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工具有哪些,並且給予回饋建議
  • 應該要上課之前就先跟學生說明課程目標跟內容
  • 從中央端建置公開平台提供額外的自學資源,即使學校資源缺乏學生也有機會從其他管道彌補

三、高中端-作品認證

  • 老師不是很認真,認證幾乎都會過
  • 一直被老師退件,老師標準都不一樣,而且每次都做到最好可能會失去看到學生學習歷程的方針
  • 老師會利用認證制度影響學生製作的自主性

三、高中端-作品認證

  • 第一次繳交作品先暫時不通過,先跟學生說明建議和修改方向,但是是否要修改的決定權在於學生,這之後如果還是想保留原本的作品,應該讓學生通過
  • 老師在學期開始就先清楚說明作品認證的標準

四、高中端-部定必修的作品可上傳性低

  • 很多主科老師不重視學習歷程,反而多元選修老師更能提供學習歷程的資源
  • 學習歷程過於簡單,例如寫一張學習單認證就通過了,所以上傳件數會受到作品品質影響

四、高中端-部定必修的作品可上傳性低

  • 希望部定必修也可以引導學生更多自發性的活動,例如做實驗、參加校外競賽、學習編曲/寫小論文,可以看出更多獨特性跟不同面向的能力,而不是只局限於多元選修才能看出學生自主性
  • 學生主動跟老師爭取自己的需求,明確跟老師說自己想要得到什麼樣的協助
  • 提供更多資源,讓學生能力增強之後提升作品品質的要求
  • 學習單無法呈現學生獨特性,內容過於單調,希望老師減少使用學習單

五、大學端-學生提供的教材與教授期望

  • 不知道大學教授想要看到什麼才能展現出特質

五、大學端-學生提供的教材與教授期望

  • 希望可以給範本跟範本的製作過程。例如講解範本的價值、目的、表達面向、值得參考的原因,並且說明範本的優點為何。
  • 提供明確的通則目標,例如重視個人特質、對科目的熱忱度、克服困難的能力、專業知識...等

六、學生端-學習歷程檔案製作

  • 不知道怎麼撰寫、排版

六、學生端-學習歷程檔案製作

  • 學校提供額外的基本能力課程,例如上簡報製作的課程和排版,更加凸顯主題
  • 從中央端建置公開平台提供額外的自學資源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完整性

  • 應包含:動機、過程、結論
  • 如採用質性訪談:
    • 可預先提供相關背景資料給受訪者,讓參與者對議題有足夠認識後,討論內容會比較有深度
    • 將完整訪談內容放在附件,並摘要內容
  • 將議題做正反兩面的論述

反思心得

  • 在反思心得呈現自己習得素養能力
    • 舉例而論:同學直接在反思心得明列自己在做作品時習得哪些素養能力
  • 可描寫價值觀、思考行為轉變的過程
  • 可描寫製作作品過程中獲得的啟發
    • 舉例而論:文學作品可以著重討論從作者的相關經歷中學到什麼

真實性

  • 論證應注意經驗資料
    • 舉例而論:同學在報告中提到越來越多人支持死刑,應清楚定義越來越多人是指受訪者還是社會大眾還是誰

過程

  • 建議不僅寫出困難,還可以寫出如何解決困難
    • 舉例而論,同學在作品中寫說自己的訪綱一開始被受訪者退件,那他之後做了什麼努力?
  • 呈現製作作品過程中的成長歷程(對議題前後立場的轉變)

素養能力學科知識

  • 若已經決定未來志向,建議呈現能夠連結欲申請的科系的能力
    • 舉例而論,法律和社會相關科系,在文字論述應多注意辯證邏輯的能力

其他

  • 專題式探究成果/或是牽涉到議題探究的作品)建議在針對特定領域進行探究時,可以多搜集相關資料,且不只講出資料呈現的觀點,也講自己的觀點
  • 注意錯別字
  • 若在學習單僅以簡答方式呈現,會較難展現學習過程以及素養能力
    • 舉例而論,同學的檔案整合多份學習單上傳,然而教授可能比較難看見同學欲展現的中國文學欣賞,資料搜集能力,分組溝通協調能力

可能的困難

解方

要如何證明同學真的有進行訪談或是真的有進行這份研究?

將完整訪談內容放在附件,在論證時附上做出推論的經驗資料

例如:可以用訪談的結果來論證自己的假說

把作品呈現的重點和觀點呈現在影片裡,教授會點開來看嗎?要如何吸引教授點開網址查看?

  • 可以將影片長度濃縮在十分鐘內,方便教授審查
  • 如果內容已經精簡過,可以將影片速度調快來壓縮

學習單僅以簡答方式呈現,會較難展現學習過程以及素養能力

  • 加入反思心得
  • 將老師給的問題當作引導素材,針對問題自主申論

學生需要製作各科作品,時間不足(會算成績),因此作品呈現不夠完整,希望能開放後續修正上傳

尚無適合解方

 

第2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理想作品的原則:過程素養能力獨特性完整性

  • 可以選擇用影片呈現研究過程,但不要把重要東西都放在影片中,大學端審查可能會忽略
  • 說明題材選擇的動機、增強文字說明的能力
  • 延伸更多問題去思考
  • 說明學習過程中的挫折、如何解決
  • 提出不同文獻的比較
  • 說明作品的問題意識、動機、與個人素養能力之連結

理想作品的做法面向:格式排版脈絡

  • 每份作品的審查時間很短,呈現方式要吸引教授眼球,在頁首說明整份作品的亮點。
  • 作品應該要有敘述性、有章節、有結尾等完整的結構
  • 格式排版要重視邏輯性、說出不同章節之間的關聯性

 

不同作品類型:

學習單

獨特性

  • 老師涉入程度應該要減少、增強同學的獨特性、差異性
  • 課程作業若只局限課程內容、很難凸顯學生的獨特性。必須重新整理、補充才能上傳學習歷程檔案。例如:主動找其它相關實驗、文獻

 

綜整性學習紀錄

完整性脈絡

  • 必須自主統整過、不同主題之間的關聯性要說清楚
  • 研究對象、問題意識要講清楚
  • 作品組織架構要清楚 例如:一頁一個主題呈現
  • 可以再多著墨研究過程、花了哪些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實驗紀錄

完整性

  • 研究動機、實驗內容、實驗對象應該更細緻的說明
  • 可以透過影片呈現實驗過程
  • 必須搜索其它相關的文獻來佐證、對照
  • 說明實驗結果對個人之重要性、收穫

可能的困難

解方

  • 部訂必修課程繁重,難有時間讓同學自主準備檔案,只好透過老師設計學習單讓同學繳交作品;但會導致學生個人的獨特性難以被呈現?
  1. 部訂必修課程搭配系列型學習單減輕壓力
  2. 給學生多一點空間展現自己的特色
  3. 沒有必要每一份都那麼「特別」,但一定要有幾份展現自己興趣、熱枕等等的作品
  • 大學審查標準?
  • 如何在作品中凸顯學生個人的獨特性?
  1. 作品中呈現亮點的人比例很少,不用太過緊張,呈現自己有什麼樣素養能力的人才是重要的
  2. 不用強求作品跟自己申請的科系要有相關,忠實呈現自己的樣貌,而不是跟其他申請人都很類似
  3. 可以在自傳中寫出自己的學習反思、對於某領域知識有興趣而實際投入的「課外」學習,展現出學習的態度與熱情
  4. 作品可以參考3C原則:convenient日常生活唾手可得的素材;convincing要有說服力;continuing未來的延續性
  5. 要找到你的競爭優勢、賣點,不管任何領域、事情都是可以的
  • 學生作品領域與申請科系不相符時,會不會有不利審查的情形?
  1. 不用完全與該科系相符,展現素養能力,如:問問題的能力、邏輯能力、搜尋資料的能力、分析的能力才是重要的
  2. 不用太在意百分之百符合的人,那畢竟是少數
  3. 說明不要只侷限在興趣,對該科系的理解與價值的認同才是重要的,「了解要念什麼」

 

第3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過程

    • 說明製作這份作品的動機
    • 可以選取一兩個活動、實驗深入的呈現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 製作作品的時程規劃
  • 構思、收集資料的過程

素養能力

  • 可清楚說明這份作品展現自己的那些素養
  • 團隊合作能力:分組報告應闡述團隊合作的過程、自己在團隊中的定位跟貢獻
  • 軟實力
  • 能力
  • 展現自己具有未來科系的潛能
  • 凸顯語言使用能力、國際觀
  • 書面資料呈現不同各有不同技能的展現(多元化不同文書處理、軟體能力)

學科知識

  • 只呈現學科知識無法提供跨科系教授審查的依據
  • 多強調自己對專業的學習力,例如穿著實驗袍呈現自己遵守實驗室工作守則

獨特性

  • 自學的能力
  • 學生自己發想的創意可以多做說明
  • 可以讓學生針對有興趣的主題自主性的加深學習並且記錄
  • 實驗類的作品:設計不同變因的實驗

完整性

  • 不同的活動若是統整成一份作品可以抓出一個重點主軸呈現

摘要

  • 動機、整理完產生甚麼效果、對應到的能力、結論,讓人可以直接看出重點
  • 說明照片的意義,圖片+文字說明

反思心得

  • 更深入具體的心得(遇到什麼困難、如何解決問題)
  • 這份作品未來可以如何運用、如何幫助到後續的學習
  • 完成這份實驗、活動、研究後學習到了什麼?

格式排版

  • 內容太多,審查老師會看不完
  • 內容呈現多重視可閱讀性
  • 注意字體大小
  • 不要直接丟出一份成果(科展、報告),而是可以做精簡的統整後加入製作過程、反思心得進行呈現
  • 善用條列式、分點分項做精簡描述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 作品呈現排版的一致性

  • 教育部可以提供一個統一的規定,訂定出字體大小、行距的規則

2. 如何清楚/明確呈現標題與重點

  • 先請老師、家人給予建議,自己反思視覺上呈現是否舒服
  • 善用表格,輔以重點文字說明貢獻度「文不如表,表不如圖」
  • 參考科普發表作品如何呈現

3. 如何凸顯個人獨特性

  • 高中老師可以扮演重要的引導角色,例如從多元選修逐步引導學生怎麼進行小論文研究
  • 透過上學期的啟發找一個特別喜歡的主題,下學期再繼續做延伸
  • 秀出自己的想法

4. 作品是否得名會不會成為值得上傳與否的考慮因素

  • 因為已經有科展、小論文的經驗,有沒有得獎相對不重要,因為參加過程已經展現自主性
  • 可以多凸顯優點,展現自己已經對未來很有想法並有實際行動
  • 若有得獎,需要多呈現自己對團體的貢獻度
  • 獎項已經有其他加分比例,可以跟學習歷程檔案作品取捨

5. 如何精簡作品內容

  • 參照企劃案提案 PAV (purpose, aim value) 原則
  • 自問自答「推銷」自己,把教授當消費者
  • 呈現主題與相關性,對應相對科系所
  • 要有針對性、可呼應、特色創意

6. 怎麼衡量心得的質與量

  • 寫作上的組織結構,大標題、小標題、條列式
  • 量化貢獻度
  • 可以分享從錯誤中學習,真實精確的表達收穫與反思
  • 可利個人申請的資料美化並連結其他已經上傳的學習歷程,讓他跟未來的作品有連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