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台東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28 台東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2021-11-08

0828台東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

問題

解方

1.學習歷程檔案越來越豐富、花俏,希望學生呈現真實性,但又擔心學生在大學端審查吃虧




  • 只會告訴學生要素,內容按照學生學習狀況真實填寫

  • 在教學計畫中提供完整公版格式,主要以呈現方式的建議為主,內容交由學生填寫,也保持學生修改的彈性

EX:公民學習單:

老師指導提供內容說明、製作範例給學生參考(新聞摘要、學到的內容、社會現象分析)


  • 提供學生資源和方向,但交由學生自主使用

EX:引導學生找到各領域專業的老師(校內外都可以)和他分享作品,讓學生與那位專業的老師討論歷程檔案內容,但學生需要自主


  • 提示學生指導原則和格式選擇

格式:告訴學生有各種公版、格式的網路資源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套用

內容:老師只指導原則:「歷程檔案是說故事告訴教授如何學習」、「劇透」、「循序漸進」提供學生不同敘事方式讓他們選用

指導著重敘事而不是內容

2.老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使用公版,在大學端的審查會不會因作品相似而此影響到學生的評分?

大學端 

希望教授看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脈絡不只是成果

EX: 看重小論文的製作過程和內容,而非只是看小論文或學習單的成品是否足夠優秀

3.多元選修特殊的課程設計好像較受到青睞,部訂課程的呈現比較不吃香

>延伸:部訂必修的呈現較單一(許多學生只有單純呈現學習單、獎狀),部訂課程的學習過程可以如何組裝成一份作品?

  • 部訂更可以去連結大學科系不一定不吃香,可以呈現高中基礎知識和大學科系的連結

  • 跟課外議題做連結(EX:公民科學習單讓學生選擇有興趣的新聞做心得分享)

  • 學期結束時整理學生的學習單,用格式提示學生在第一頁做摘要

4.108課綱剛上路,目前學生多缺乏論述(收穫、反思)

和生涯規劃的能力

  • 國中、國小應該有準備的課程培養論述、生涯規劃能力

  • 在課程引導中培養學生尋找興趣的能力

(Ex:在新聞分享裡,去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選擇這個新聞」)

 

 

第2桌(學生)

 

問題

解方

  • Q1鉅細彌遺和精簡如何取捨?
    • 要用文章完整的敘述的方式呈現學習歷程檔案還是列點式?

  • Q2在疫情下,多元活動成果的參與活過程證明是否能用線上證明?(不能截圖留下證明,完整和教授說明學到的東西)

  • Q3如何呈現反思心得
    • 心情式的反思心得是一個好的呈現方式嗎?

  • Q4如果不同作品間有重疊的素養能力,該不該展現出彼此之間的差異性,或成長的軌跡?

  • Q5學習歷程檔案該如何呈現過程?
    • 參與社團(科學展覽社)有一整個學期的活動內容,頁數該如何拿捏?
  • Q1
    • 文章完整敘述出來,再劃重點
    • 列大小標、分段落可以同時兼具分段和文章完整呈現
    • 先將收穫和各項能力用圖表呈現在前面,後面再補上完整的敘述
    • 實驗紀錄為例,將實驗詳細過程用文字打出來,再附上圖表輔助
  • Q2 
    • 把重點放在反思心得部分,敘述得到什麼收穫
    • 先抓關鍵字做筆記,事後還能再上網查相關資料、額外做延伸
  • Q3
    • 心情式敘述的優點
      • 可以展現獨特性,和別人做出差異
      • 呈現自己真實的感受
    • 把感受和素養能力做結合
    • 將困難提出來、如何解決作為反思
    • 強調收穫和能力的提升,具體說明學到的內容
  • Q4
    • 不用太在意素養能力重疊,可以把每個活動學到的素養能力過程記錄下來
    •  可以在學習歷程自述針對相同的素養能力做提升,即便作品中呈現相同素養能力,但可以向教授證明作品間的差異或是如何進步

  • Q5
    • 作品首頁可以放綱要總覽
    • 將素養能力、指標、學到的內容列出來
    • 將詳細的作品內容作為附件放在後面

  • Q1 希望能跨學期修改課程成果
    • 目前只能針對相同作品重複製作給予老師認證,重新上傳一份,但是會佔用作品件數
    • 跨學期沒有相對應學分的課程,無法做修改

  • Q2 作品圖片比較多,容量會有不夠的情況(壓縮畫質會降低)

  • Q3 課程學習成果是否能附上外加連結?
  • Q1 如果真的無法做修改的話,可以放在多元表現,作為一個折衷的辦法

  • Q2
    • 用canva,把ppt轉為影片檔,以影片的方式上傳
    • 將內容再做精簡

  • Q3 在書面報告中附上連結,並盡可能呈現重點來吸引教授點入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通用

  • 獨特性如何呈現

有很多作品但不能只是堆積需要進一步的敘事

  • 有完整的反思心得更可以表現出個人的獨特性 (ex:透過本次報告對個人興趣、能力的啟發)
  • 投到不同科系時要去依照個人的相關興趣為主軸寫自述,串起作品並定位每個作品的呈現重點
  • 整份作品的脈絡如何呈現
    • 有大標、關鍵字的解釋,對整體設計的說明
    • 主軸:可以是「成長的經歷」
  • 如何在作品一開始就呈現出亮點
    • 摘要(EX:公民科學習單,把課程設計在最一開始就說明清楚)
    • 在最前面加上學習歷程總覽,各個段落前加上小標題

希望大學端

  • 強調素養能力而非學科知識

高中老師擔憂學生很晚定向沒有該科系相關學科知識的作品會如何影響被審表現

  • 注重過程而非單看成果
  • 學習歷程檔案的準備在尚未決定系所時,在申請時如何以自傳等後完成的內容搭配,投其所好
    • 反思心得表現出學生探索興趣,思考後決定「要什麼校系、領域」的過程
    • 投到不同科系時要去依照的該科系的相關興趣為主軸寫自述,串起不同的作品

綜整性學習紀錄

  • 整份作品的脈絡如何呈現
  • 脈絡化個人的成長過程(ex:在美術作品集中提供一個敘事)

專題式探究成果

  • 重點在於整合所學去「解決問題」的過程
  • 著重團隊合作的過程和問題解決,強調出個人在團體中的角色
  • 不只呈現整理的資料和內容,而是過程中習得的素養能力

學習單

  • 議題呈現的作品可以把先備知識習得知識標明出來(Ex:心智圖)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在文字敘述上做了不同顏色的標示,這樣的方式對教授的閱讀是有幫助的嗎?

  1. 標示重點是重要的,但要注意的是標記的重點太多,反而會變成沒有重點,像傅老師把摘要拉出來、放在最前面的做法會是更理想的

2.同學如何拿捏寫的內容?寫太多教授可能覺得眼花撩亂

2.

  • 要去理解什麼是報告的核心重點,不用什麼都寫什麼都放
  •  列點出重點之外更要呈現脈絡、每個主題的連結邏輯敘事主軸(Ex:啟發期、成長期等呈現學習過程⋯⋯)

3.如果是沒有和學科知識直接關連的作品(像今天分享到的美術作品),跨類組的教授(例如社會科學類教授會怎麼評價這份作品)?或是說學生如果想要呈現跨科系的作品,該如何呈現?

3.

  • 強調素養能力,例如素描作品也搭配上文字敘述,表現出學生的多元賞析、文字敘述、批判能力等,人文社會科學校系都能夠接受

  • 但還是希望學習歷程中看到學生聚焦到某些科系的過程,而不是完全沒有相關,老師指導可以引導學生平均分配學科能力素養能力的呈現

4.表現成長的經歷應該如何呈現?綜合高中三年的美術作品進行比較?

4.比較的方式可以,但須注意如何呈現脈絡,例如:想畫的東西、技術的進步,進行統整,透過學習過程塑造出個人的獨特性

5.同樣一份檔案放在學習歷程、多元表現,教授會有什麼樣不同的評價?

5.可能以學習歷程為重點評價的項目,多元表現可能是加分、展現個人特色的項目,可以斟酌調整。原則上準備的完整在哪個項目中呈現不會影響太大。

 

第2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本桌的作品類型有:實作作品小論文

         

應掌握的大原則:

  • 將內容與未來可能相關科系連結(學科知識、素養能力、學習熱忱的對應);

思考如何展現作品重點、吸引教授目光、給予正面回覆

  • 可以加入跨領域內容,陳述相關科系的相關能力
  • 有系統的呈現過程、組織、探索、分析、推論、統整能力

過程

  • 呈現學習熱忱,作品就會有說服力
  • 找到中心、和科系連結的點去做延伸
  • 結合跨領域學科多方面呈現作品,最後再將有深度廣度的部分擷取出來使用
  • 實作作品過程可以分各個階段的學習撰寫、凸顯重點(可以使用流程圖)
  • 實作作品可以針對作品背景、主題做介紹,幫助教授抓到來龍去脈
  • 小論文 可以按照原本的架構用ppt簡單說明過程,並將小論文全文檢附在附件

素養能力

  • 實作作品(軟體工具應用) 反思心得 呈現解決問題應該focus在操作過程
  • 小論文  製作要比較嚴謹,例如問卷設計方法應說明(參考哪些資料)

學科知識

  • 實作作品(軟體工具應用)可以凸顯專業知識應用,舉例:工具運用過程使用專業術語

真實性、完整性

  • 小論文 團隊合作應該要說出個人貢獻,可以請老師簽名驗證
  • 實作作品教授審查時間有限,內容呈現上應簡短扼要
  • 實作作品可以製作簡短影音(一分鐘左右)說明製作過程、收穫,並在文件附上連結
  • 實作作品補充跟老師討論修正的過程

格式排版

  • 團隊作品加入分工表(列出貢獻百分比、佐證、個人見解)
  • 內容比起排版美編更重要
  • 製作甘特圖(時序性圖表)呈現歷程

反思心得

  • 總結學到什麼,具體說明學到什麼知識
  • 因為這個作品而得到什麼啟發和收穫
  • 盡量從專業知識遇到的困難做描述

其他

  • 一個科系給三份作品,至少一份要跟申請科系有直接學科知識對應
  • 可以從百字敘述裡面簡單點出作品中的能力,順便檢查是否符合
  • 如果尚未找到方向的話,建議可以申請分院不分系的校系

可能的困難

解方

作品跟反思怎麼呈現專業度?

重點應放在如何呈現相關科系的專業、如何與科系連結

如果學習歷程呈現一般性素養能力,沒有特別凸顯和科系相關的連結時,教授會怎麼看?

真的沒辦法定向的話,應盡量呈現個人亮點

老師介入程度該如何拿捏?

(在社區高中,學生自主性低,老師需要給予公版、引導,實際投入程度可能比學生還要多)

不建議制式化的形式,把決定權回歸給學生

只給學生大方向,讓學生根據興趣自由發揮、鼓勵創新

校跟校之間競爭激烈,比誰的作品上傳得多

應該把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決定是否上傳

 

第3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團隊報告本身就可以看出此能力

>扮演的角色、協調的過程都交代清楚

解決問題

>要再具體的說明,是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格式排版

可以把想要凸顯的重點加粗體標註、字體統一

學習歷程自述(自傳)過程/成果

-排列順序可以依想要呈現的重點做調整(特別在跨領域的作品呈現)

      1.先成果、後心得。(例如:先看到實驗紀錄目的、動機、方法、成果,最後附上問題討論、心得省思)

      2.先心得、後成果,成果用附件

-首頁要有摘要,凸顯最想要的呈現重點(例如:目的、動機、心得)

-呈現過程:問題發想、執行方法(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反思心得


公民行動方案

-可以更具焦說明方案選擇(例如:六項行動方案,選擇一個做更深入的分析說明)

-使用swot分析,檢視每個方案的可行性

-假設有選擇方案,也要說明敘述(加強問題與解決的關聯性)

-可以拋出其他議題做延伸討論(例如:經費問題)

實驗紀錄

-實驗步驟詳細說明、實驗的改進方式更具體說明


獨特性

-團體報告:特別指出個人負責的部分;個人對於未來改進的想法

反思心得

-加入延伸探討的問題,但延伸的議題思考不用很龐大,可以從生活發現問題

例如:實驗紀錄加入不同水果測量的結果有何改變、為什要加入洗碗精

>製作圖表總結,把使用不同實驗材料的成果放在討論

>簡單說明選擇方法上的理由即可

課程活動成果延伸發想對公共議題的想法,自己簡單的發想,不須龐大


素養能力

-在反思心得、過程凸顯想要展現的素養能力寫出來,即便是不同領域也可以看出來

團隊合作


在自傳中寫出自己的興趣、熱忱所在

可能的困難

解方

Q跨領域作品?



  1. 動機發想、心得、反思,是不同類組學生在申請相同科系時的評分標的。
  2. 大學端:在時間限制上,有很大的可能會無法詳細閱讀每份作品,所以透過摘要凸顯作品重點很重要。(但動機、摘要有趣也會讓閱讀者想要往下翻閱)

Q 學生負擔高、動機低,如何引導?(目前都只是額外的時間、課程學習)





  1. 有邀請講師介紹學習歷程檔案的寫作技巧
  2. 提供範例、尋找網路資源的優良作品
  3. 學習單:老師設計提問:發現問題、建議的方向、反思
  4. 延伸的議題不用很龐大,而是學生自己提出自己的想法、問題,展現自主學習、創意、定義問題;不一定要有解決方法
  5. 不論申請哪個科系,基本能力(EX分析能力)都是重要的
  6. 問題可以跟現實生活結合(例子:化學科可以解決汙染問題)

Q基本能力學習(基本排版、自我探索、學習歷程要點提醒)是否需要開專門的課程引導?

  比起自己探索,蠻需要課堂專門學習(設計、排版、文書處理能力的學習)